[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4948.8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5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柳景青;张卫平;毛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6 | 分类号: | G05D1/06 |
代理公司: | 12211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45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机器人 浮标 通讯装置 监测站 综合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浮力电缆 漂浮圈 通讯舱 机器人连接 数据传输 通讯距离 通讯线路 固定架 通讯 主机 海水 追踪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包括浮标和水下机器人,所述浮标通过零浮力电缆与机器人连接,所述浮标内设有通讯装置,水下机器人的主机通过零浮力电缆内的通讯线路连接浮标内的通讯装置,水下机器人通过通讯装置连接监测站;所述浮标包括通讯舱、漂浮圈,所述通讯舱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漂浮圈内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通过浮标实现了水下机器人与监测站的通讯,使水下机器人的通讯不受海水的影响,有效的扩大了通讯距离,并且数据传输完整、速度快,监测站可以及时的对水下机器人进行追踪、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海洋世界的探索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就目前技术来讲,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落后于陆地机器人,由于无线信号在水下环境中衰减较为严重,目前的水下机器人如果采用无线传输的话,不能离水面监测站太远,这样就造成了活动范围的局限性,不利于水下追踪和探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下机器人容易受数据传输距离的限制,导致活动范围有限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与浮标的综合控制系统,包括浮标和水下机器人,所述浮标通过零浮力电缆与机器人连接,所述浮标内设有通讯装置,水下机器人的主机通过零浮力电缆内的通讯线路连接浮标内的通讯装置,水下机器人通过通讯装置连接监测站;
所述浮标包括通讯舱、漂浮圈,所述通讯舱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漂浮圈内侧;
所述通讯舱为椭圆形盒体,椭圆形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的直径大于下盒体的直径,下盒体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边,所述下盒体的顶部外侧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的下方设有环形连接边一,环形连接边一的外径大于上盒体底部的内径,上盒体底部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下盒体与上盒体螺纹连接;
所述环形连接边一与环形边之间设有密封垫一。
进一步的,所述上盒体顶部的厚度大于底部厚度,上盒体内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环形支撑面,所述上盒体内部下方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设置在环形支撑面的上方,上盒体通过内螺纹连接放置盒,所述通讯装置安装在放置盒内;
所述放置盒为顶部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放置盒的顶部外侧设有与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外螺纹的下方设有环形连接边二,所述环形连接边二与环形支撑面之间设有密封垫二。
进一步的,所述上盒体的顶部设有天线孔,通讯装置的天线通过天线孔伸出至盒体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盒的底部到下盒体底部的距离小于盒体高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放置盒的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通讯装置安装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盒体的底部设有走线孔,通过走线孔穿入零浮力电缆,所述走线孔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所述放置盒的底部也设有走线孔,零浮力电缆通过走线孔穿入至放置盒内;
放置盒的走线孔处也设有防水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环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四根,呈十字焊接固定在固定环的外侧;
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大于下盒体的外径,且小于环形连接边一的外径,所述固定环设置在下盒体的外侧;
每个所述支撑杆上都设有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固定漂浮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4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冷藏单元的智能监控系统控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桥梁巡检无人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