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5586.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4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叶训坚;陈德生;王威;俞裕强;韩文;郑琪;付云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508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智能 挤压 构造 浇筑 装置 | ||
1.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包括圈梁(14),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板部分和混凝土浇筑部分,所述的模板部分包括下部模板(10),两侧的下部模板(10)通过对拉螺杆(13)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浇筑部分包括上部模板(9)、倒L型支架、扇形挡板(1)、活动板(2)、千斤顶(5)和插板(7),倒L型支架安装在下部模板(10)顶部,上部模板(9)的底部与下部模板(10)的顶部配合连接,上部模板(9)的外侧面与倒L型支架紧密接触,所述的圈梁(14)的两侧各安装两块扇形挡板(1),扇形挡板(1)的上半部分与圈梁(14)固定,扇形挡板(1)的内侧面紧贴圈梁(14),扇形挡板(1)的底端与倒L型支架固定,千斤顶(5)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活动板(2)设置在同侧的两块扇形挡板(1)之间,活动板(2)的前后边缘与扇形挡板(1)紧密接触,底部设置在上部模板(9)与倒L型支架的交界处,并与倒L型支架铰接,活动板(2)与千斤顶(5)配合,插板(7)与上部模板(9)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模板(10)的外侧设有纵横交错的竖楞(11)和横楞(12),所述的对拉螺杆(13)贯穿横楞(12),所述的倒L型支架的一端插入竖楞(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L型支架包括立管(8)和悬挑管(6),立管(8)包括下半部分的承插段(802)和上半部分的端口段(801),端口段(801)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竖楞(11)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承插段(802)的水平截面尺寸小于端口段(801)水平截面尺寸,承插段(802)插入竖楞(11)内,端口段(801)搭在竖楞(11)顶部,悬挑管(6)的内侧端搭接在端口段(8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挡板(1)上设有耳板(16)、滑动槽(3)和挡条(4),耳板(16)紧贴圈梁(14)设置,并通过膨胀螺栓与圈梁(14)固定,挡条(4)设置在扇形挡板(1)远离圈梁(14)一侧边缘的顶部,滑动槽(3)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的活动板(2)的前后边缘均设有凸起(201),凸起(201)插入前后侧扇形挡板(1)的滑动槽(3)内并与扇形挡板(1)滑动连接。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板(2)的下部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圆形中空结构,圆形中空结构内设有转轴(202),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活动板(2),转轴(202)两端伸出活动板(2)的部分均设有支座(203),支座(203)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模板(10)的上沿设有第一企口,上部模板(9)的下沿设有第二企口,下部模板(10)和上部模板(9)拼接时,第一企口和第二企口配合。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模板(9)的上半部分设有镂空部分,镂空部分的前后侧均设有插槽(901),所述的插板(7)的前后侧边缘均插入插槽(901)中。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板(2)的长度与扇形挡板(1)的半径等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55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称式用户施力器材的收纳结构
- 下一篇:输液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