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35586.4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4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叶训坚;陈德生;王威;俞裕强;韩文;郑琪;付云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508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智能 挤压 构造 浇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部分和混凝土浇筑部分,模板部分包括下部模板;混凝土浇筑部分包括上部模板、倒L型支架、扇形挡板、活动板、千斤顶和插板,倒L型支架安装在下部模板顶部,上部模板底部与下部模板顶部配合连接,上部模板外侧面与倒L型支架紧密接触,扇形挡板上半部分与圈梁固定,底端与倒L型支架固定,千斤顶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活动板设置在同侧两块扇形挡板之间,底部与倒L型支架铰接,活动板与千斤顶配合,插板与上部模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资源、安拆便捷、操作方便、结构稳固、且构造柱顶部与梁底连接完好,后续无需凿除喇叭口、新旧混凝土连接部位不易开裂、构件回收再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构造柱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传统构造柱浇筑方法中需要在柱顶部位留设斜槽以便于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该模具体系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如申请号为201010557034.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框架砌体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及其浇注装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放样、端部植筋、端部柔性、材料铺贴、钢筋绑扎、墙体施工、浇注装置安装、浇筑混凝土、浇注装置拆和养护。采用该方法进行构造柱施工存在以下缺陷:
1、该施工方法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会在构造柱顶部留下喇叭口,待混凝土养护成型后需要人工凿除喇叭口,导致了施工资源浪费大、工效低,凿除喇叭口时还可能会破坏构造柱本身,导致构造柱的实用功能下降;
2、该构造柱浇筑过程中无法保证构造柱顶部与圈梁连接的完好性,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密实度不够,往往会造成裂缝,施工质量不过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构造柱浇筑方法中存在的需凿除喇叭口而资源浪费大且工效低、构造柱顶部与梁顶连接不牢固而易产生裂缝、模板等构件回收再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工具式智能挤压构造柱浇筑装置,包括圈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板部分和混凝土浇筑部分,所述的模板部分包括下部模板,两侧的下部模板通过对拉螺杆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浇筑部分包括上部模板、倒L型支架、扇形挡板、活动板、千斤顶和插板,倒L型支架安装在下部模板顶部,上部模板的底部与下部模板的顶部配合连接,上部模板的外侧面与倒L型支架紧密接触,所述的圈梁的两侧各安装两块扇形挡板,扇形挡板的上半部分与圈梁固定,扇形挡板的内侧面紧贴圈梁,扇形挡板的底端与倒L型支架固定,千斤顶固定在倒L型支架上,活动板设置在同侧的两块扇形挡板之间,活动板的前后边缘与扇形挡板紧密接触,底部设置在上部模板与倒L型支架的交界处,并与倒L型支架铰接,活动板与千斤顶配合,插板与上部模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部模板的外侧设有纵横交错的竖楞和横楞,所述的对拉螺杆贯穿横楞,所述的倒L型支架的一端插入竖楞内。竖楞和横楞的设置提高下部模板的稳定性,同时可作为L型支架的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的倒L型支架包括立管和悬挑管,立管包括下半部分的承插段和上半部分的端口段,端口段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竖楞水平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承插段的水平截面尺寸小于端口段水平截面尺寸,承插段插入竖楞内,端口段搭在竖楞顶部,悬挑管的内侧端搭接在端口段上。
优选地,所述的扇形挡板上设有耳板、滑动槽和挡条,耳板紧贴圈梁设置,并通过膨胀螺栓与圈梁固定,挡条设置在扇形挡板远离圈梁一侧边缘的顶部,滑动槽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的活动板的前后边缘均设有凸起,凸起插入前后侧扇形挡板的滑动槽内并与扇形挡板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龙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55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称式用户施力器材的收纳结构
- 下一篇:输液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