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和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5125.1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0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荣斌;罗南昌;罗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徐剑兵;林祥翔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冲突 离合器 结构 变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和变速器,包括离合器、输入轴和输出轴,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当变速器在切换挡时,通过离合器切断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动力输出或第二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动力输出,继而动力通过输出轴输出。具体的,通过第一进油口或第二进油口输入液压油,使得双头活塞体由于压力的变化在腔体内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达到切断位于第一离合块上的第一输入齿轮的动力或切断位于第二离合块上的第二输入齿轮的动力的目的,从而实现离合器可以对两组齿轮副互斥切换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和变速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因此现有的离合器在使用时,需要在变速箱内的齿轮离合后,再进行切换挡,继而再进行离合动作,达到完成一次换挡的操作。所以现有的切换挡位时都会具有一个较长的换挡时间,且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和变速器,解决的现有离合器的换挡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包括第一离合块、第二离合块和活塞单元;所述活塞单元包括双头活塞体和腔体,所述腔体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双头活塞体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位于腔体的外部;所述第一离合块包括第一摩擦片组,所述第二离合块包括第二摩擦片组,所述第一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摩擦片组位于双头活塞体的另一端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用于输入或输出液体并推动双头活塞体于腔体的内腔中移动,所述双头活塞体用于驱动第一摩擦片组或第二摩擦片组中的一组结合、另一组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液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一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液压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液压控制单元与第二进油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活塞体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双头活塞体包括密封环、驱动环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在密封环与驱动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设置有活塞槽,所述腔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离合槽,所述离合槽与活塞槽之间设置有槽口,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活塞槽内,所述驱动环位于离合槽内,所述连接环位于槽口内。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避免挡位冲突的离合器结构的变速器,其包括离合器、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离合器为上述中的离合器结构;所述输入轴包括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离合器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之间的输入轴上,所述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块设置在第一输入齿轮与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组之间,所述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块设置在第二输入齿轮与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组之间,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第一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相互啮合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入轴孔和输出轴孔,所述输入轴设置在输入轴孔内,且输入轴位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输出轴设置在输出轴孔内,且输出轴位于壳体内腔中,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的挡位为两挡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5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污染治理用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雨水强度变化改变开启角度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