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0306.3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6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涂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杰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悬挂 减震 系统 弹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右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左侧固接有弹力组件,所述弹力组件的左侧设有横杆,所述凸块的底部和套筒的底部均固接有螺纹杆。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通过六角螺栓、铁销、第二弹簧和竖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进而使得在需要对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进行维修或者拆卸时,可以快速的将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进行分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弹性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拆卸的问题,减少时间的浪费,更加的便捷,为作业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悬挂系统一般有弹性装置与阻尼装置组成,现有技术中的弹性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拆卸,所以在维修和更换时,需要将减震系统整个与车体分离,十分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够便捷,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弹性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拆卸,所以在维修和更换时,需要将减震系统整个与车体分离,十分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够便捷,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右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左侧固接有弹力组件,所述弹力组件的左侧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与套筒间隙配合,所述横杆的左端螺纹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左端固接有第二支架,所述凸块的底部和套筒的底部均固接有螺纹杆,所述凸块的内部右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凸块的顶部设有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弹力组件包括盖体、圆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盖体的外壁左侧与套筒的内壁右端螺纹相连,所述盖体的右侧与第一支架的左侧固接在一起,所述盖体的左侧和圆杆的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圆杆的外壁右端套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右侧与盖体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圆杆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左端固接在一起,所述圆杆通过横槽与横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和套筒的外壁套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凸块的右侧相抵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套筒的左端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圆杆通过横槽与横杆组成滑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包括铁销、第二弹簧和卡槽,所述铁销通过第一凹槽与凸块的右侧间隙配合,所述铁销的左端和第二弹簧的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第一凹槽的内壁左端固接在一起,所述铁销的右端通过第二凹槽与横杆的左侧间隙配合,所述铁销的顶部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为方槽。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六角螺栓、竖杆和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开设于凸块的顶部,所述螺纹槽的内壁与六角螺栓螺纹相连,所述六角螺栓的底部与竖杆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竖杆与凸块间隙配合,所述竖杆的底部通过卡槽与铁销相抵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通过六角螺栓、铁销、第二弹簧和竖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便于安装和拆卸,进而使得在需要对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进行维修或者拆卸时,可以快速的将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进行分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弹性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拆卸的问题,减少时间的浪费,更加的便捷,为作业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该用于汽车悬挂减震系统的弹性装置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杰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杰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0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还原法石墨烯生产系统
- 下一篇:研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