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穿既有客运铁路箱涵顶推D型便梁二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9755.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储桂华;李星;陈仁强;郑光平;宫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7/01 | 分类号: | E21D17/01;E21D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客运 铁路 箱涵顶推 型便梁 二次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穿既有客运铁路箱涵顶推D型便梁二次连接结构,I号D型便梁、II号D型便梁的底部焊接有底部支座,底部支座上开有螺纹孔;两根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安装在底部支座上的螺纹孔中,并用螺母紧固;两根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一起;两根连接杆与销轴的断面结构组成V型结构;两根连接杆的水平方向上连接有滑动伸缩杆,通过滑动伸缩杆调整V型结构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设计的V型结构能够连接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通过V型结构调整既有客运铁路的支撑位置,并且将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进行连接,保证支撑稳定,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下穿既有客运铁路箱涵的顶推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D型便梁二次连接结构,属于铁路桥涵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比较成熟的顶推箱涵结构下穿铁路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但是下穿铁路的长、大、斜顶推箱涵结构在我国成功经验较少,尤其是D便梁二次连接技术没有形成普遍应用,技术尚未成熟,缺乏施工经验。
现有的D型便梁都是固定尺寸,当单一尺寸无法满足线路长度要求的时候,需要“嫁接”一些其他尺寸的便梁,为了使不同尺寸的便梁相互连接,有必要设计一种二次连接装置,以增加承载的合理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下穿既有客运铁路箱涵顶推D型便梁二次连接结构,通过该结构实现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对既有客运铁路的支撑位置及相互连接关系,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穿既有客运铁路箱涵顶推D型便梁二次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I号D型便梁1、II号D型便梁2、底部支座3、连接杆4、滑动伸缩杆5、销轴6和连接螺栓7;I号D型便梁1、II号D型便梁2的底部安装在既有客运铁路下,既有客运铁路由I号D型便梁1、II号D型便梁2进行支撑;I号D型便梁1、II号D型便梁的底部焊接有底部支座3,底部支座3上开有螺纹孔;两根连接杆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栓7安装在底部支座3上的螺纹孔中,并用螺母紧固;两根连接杆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6安装在一起;两根连接杆4与销轴6的断面结构组成V型结构;两根连接杆4的水平方向上连接有滑动伸缩杆5,通过滑动伸缩杆5调整V型结构的角度。
I号D型便梁1与II号D型便梁2之间的既有客运铁路段铺可以设有横梁和纵梁;通过横梁和纵梁对既有客运铁路的全路段进行支撑,保证支撑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V型结构能够连接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通过V型结构调整既有客运铁路的支撑位置,并且将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进行连接,保证支撑稳定,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根据具体的支撑位置,利用施工现场不同型号的D型便梁进行支撑,有效利用了施工器械并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I号D型便梁,2、II号D型便梁,3、底部支座,4、连接杆,5、滑动伸缩杆,6、销轴,7、连接螺栓,8、支腿,9、底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9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性化健康龙头
- 下一篇: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用捕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