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视觉的模型汽车前向跟随与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9509.9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4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于文泰;段敏;曹景胜;石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W30/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周婷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模型 汽车 跟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模型汽车前向跟随与防撞系统,包括:微处理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摄像头采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总线驱动芯片;第一电机驱动芯片;第二电机驱动芯片;第三电机驱动芯片;第四电机驱动芯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八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第一引脚,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电路的第二引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第三引脚,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电路的第四引脚,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速。采集汽车与前方车辆或者障碍物的距离,通调整电机的转速,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的模型汽车前向跟随与防撞系统,属于汽车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大约有一千万左右的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此外大约有四百万人因其丧命,而造成这种悲剧的罪魁祸首则是交通事故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车辆追尾事件。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在碰撞事故发生0.5秒钟之前发现危险情况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可减少50%的事故,在事故发生1秒钟之前采取措施可减少90%的事故,在2秒钟之前采取措施几乎所有的交通事故都能避免。
基于摄像头的前车(障碍物)防碰撞检测,其通过车载摄像设备获取前方行驶区域,通过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前方车辆的位置,然后计算出前车和本车的相对距离和速度,提前进行主动安全防护。随着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模型汽车前向跟随与防撞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单元采集汽车与前方车辆或者障碍物的距离,通过微处理器单元调整电机的转速,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视觉的模型汽车前向跟随与防撞系统,包括:
微处理器电路;
电源供电电路,其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一端;
摄像头采集电路,其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一端;
电机驱动电路,其一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路另一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
总线驱动芯片;
第一电机驱动芯片,其一端连接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
第二电机驱动芯片,其一端连接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
第三电机驱动芯片,其一端连接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
第四电机驱动芯片,其一端连接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
第一驱动电机,其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驱动电机,其负极与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正极与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芯片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八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第一引脚,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电路的第二引脚,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六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第三引脚,所述总线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微处理电路的第四引脚,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转速。
优选的是,所述微处理器电路包括:
微处理单元;
晶振电路,其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微处理单元提供时钟节拍;
复位电路,其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用于实现所述微处理单元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9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
- 下一篇:网版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