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2572.4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巧;杨振国;阮志强;沈华中;魏文;吕小井;汤旭财;华荣杰;龚宝;席凯;姜黎明;李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214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气分离 装置 缸盖 | ||
1.一种带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盖罩盖由气缸盖罩盖壳体(2-1)、迷宫分离盖板(2-2)组成,缸盖罩盖壳体(2-1)和迷宫分离盖板(2-2)形成窜气通道;窜气入口设置在气缸盖罩盖壳体(2-1)中部下方;迷宫分离盖母板(4-1)与气缸盖罩盖安装面呈8°的夹角,使窜气入口所处的一侧边位于最低处;
其中,气缸盖罩盖壳体(2-1)由气缸盖罩外壳(3-1)、撞击分离板Ⅰ(3-2)、撞击分离板Ⅱ(3-3)、加速孔板Ⅰ(3-4)、撞击分离板Ⅲ(3-5)、撞击分离板Ⅳ(3-6)和加速孔板Ⅱ(3-7)组成,撞击分离板Ⅰ(3-2)、撞击分离板Ⅱ(3-3)、加速孔板Ⅰ(3-4)、撞击分离板Ⅲ(3-5)、撞击分离板Ⅳ(3-6)和加速孔板Ⅱ(3-7)沿窜气入口向窜气出口依次排列安装形成的S形迷宫通道;
所述的迷宫分离盖板(2-2)由迷宫分离盖母板(4-1)、一级回油口(4-2)、二级回油口(4-3)和窜气出口(4-4)组成;
一级回油口(4-2)设置在迷宫分离盖母板(4-1)的窜气入口旁,位于撞击分离板Ⅰ(3-2)和撞击分离板Ⅱ(3-3)下方,底部开有细长狭缝;窜气撞击到撞击分离板Ⅰ(3-2)和撞击分离板Ⅱ(3-3)上分离出的机油聚集在回油口内,由底部缝隙依靠自重回流,经缸盖顶部最终回流至油底壳内;
二级回油口(4-3)设置在撞击分离板Ⅲ(3-5)、撞击分离板Ⅳ(3-6)下方,由聚油盘(6-1)、泄油孔(6-2)、导油管(6-3)和储油杯(6-4)组成;聚油盘(6-1)为漏斗形开放空间,顶部四周与迷宫分离盖母板(4-1)相接,底部向下延伸与导油管(6-3)相连;所述的导油管(6-3)为中空圆管,上部与聚油盘(6-1)底部相连,下部延伸至储油杯(6-4)内,但不与储油杯(6-4)底部相接触;储油杯(6-4)为包裹在聚油盘(6-1)和导油管(6-3)外的封闭空腔,其顶部开有四个泄油孔(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盖,其特征在于,
储油杯(6-4)的高度h存在如下关系式:
h=ΔP/(ρg)
其中h为需要的储油杯高度,ΔP为迷宫装置对窜气的最大阻力,ρ为所用机油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动机窜气油气分离装置的气缸盖罩盖,其特征在于,一级回油口(4-2)底部的细长狭缝为0.8mm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25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鞋底弯折试验机
- 下一篇:疫苗添加剂环糊精生产产生之粉尘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