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运输汽车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52755.2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3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D65/833 | 分类号: | F16D65/833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运输 汽车 刹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重型运输汽车刹车装置,包括制动鼓和汽车的水箱,所述制动鼓分为制动鼓端面和制动鼓侧壁,所述制动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制动鼓侧壁的内壁与分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与分水头固定连接,所述分水头与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制动鼓侧壁的外壁与集水环连接;所述集水环上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制动鼓侧壁的外壁设置有出水孔;采用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水箱中的水因给刹车鼓散热而快速损失,免去了车辆随时都可能需要加水的麻烦,保障了行车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重型运输汽车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制动装置,主要应用在重型车辆中。在鼓式制动器中,制动鼓是旋转元件,制动蹄是固定元件,制动时,制动蹄上的摩擦片紧抵在制动鼓的内面对制动鼓产生摩擦力,进而达到制动的效果。当重型车辆在山路上行驶时,制动器的使用会十分的频繁,有时甚至会长时间持续制动,而制动鼓和制动蹄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绝大部分传给了制动鼓,使制动鼓的温度急剧升高,制动鼓升温后很容易产生变形影响到制动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使鼓式制动器的制动能力完全丧失,以至于酿成交通事故。所以,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要对制动鼓进行散热降温处理。
目前,给制动鼓散热降温的方式普遍是在制动鼓上喷水,利用一根接在水箱上的水管,将水直接喷在制动鼓上,这种散热方法需要的时间短,散热效果也很好,但高温的制动鼓直接喷水极易使制动鼓因骤冷骤热而损坏,因此在车辆没有制动时也需要对制动鼓喷水,而喷出的水由于没有蒸发掉,大多直接撒在路面上浪费了,甚至很多时候这些水在低温的路面上直接结成冰,诱发其它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此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水箱的体积是有限的,在车辆行驶到一定距离后,水箱中的水就会消耗殆尽,而没有水给刹车鼓降温散热,很容易使刹车鼓因高温丧失制动能力,极大地威胁行车安全;运输途中给水箱加水不仅是一笔支出,而且有时候也不方便,在长途行驶的过程中,可能行驶很长的距离都没有可以加水的地方,若暂停行驶,则会影响运输,给司机带来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能通过循环的水流给鼓式制动器散热降温的重型运输汽车刹车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重型运输汽车刹车装置,包括旋转的制动鼓和汽车的水箱,所述制动鼓的制动鼓侧壁为圆柱筒形,制动鼓的制动鼓端面的中心开有轴孔,所述制动鼓侧壁与制动鼓端面一体设置,制动鼓侧壁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构成冷却腔;所述制动鼓侧壁的内壁上固定有分水管,且分水管的内腔与冷却腔连通,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分水头,所述分水头中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中空的内腔,且分水管的内腔与分水头的内腔连通;所述分水头的内腔中通过旋转式机械密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制动鼓旋转中心;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且进水管的内腔与水箱的内腔连通;
所述制动鼓外设置有集水环,所述集水环为圆环形的方管,该集水环的内壁与制动鼓侧壁的外壁通过旋转式机械密封连接,外力作用下,制动鼓侧壁可相对于集水环转动;所述集水环的内壁设有环形缺口,所述冷却腔设置有与环形缺口位置对应的出水孔;所述集水环的外壁上固定有出水管,且集水环的内腔与出水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出水管的内腔与水箱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设计所具有的优点是:冷却腔中的水在汽车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获得很大的流动速度,并从冷却腔上的出水孔流出,同时,分水管中的水流入冷却腔,使冷却腔中具有持续流动的水流,水流流过冷却腔时带走了刹车鼓上的热量,达到了给刹车鼓降温散热的效果;而从冷却腔中流出的水则通过出水管进入了水箱,避免了水箱中的水因给刹车鼓散热而快速损失,免去了车辆需要频繁加水的麻烦,保障了行车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运输能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2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简单的绕线机
- 下一篇:电力电网的往复式驱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