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4811.4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薛睿;付奇;尹彩玲;何海兴;张难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易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08 | 分类号: | G01S1/08;G01B21/1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深度 传感器 定位 信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包括深度传感器,还包括信标主体、端盖和支撑架。所述信标主体具有供容纳深度传感器的封闭内腔。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与端盖本体同轴设置的端盖延伸部,所述端盖本体与端盖延伸部一体成型,所述信标主体与端盖延伸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托和4个支撑柱,所述支撑底托设有底托本体和相对于底托本体呈发散状的4个底托延伸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信标主体的内腔可内置并且适配多种深度传感器。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环状定位翼,并且在定位翼的外侧进一步设置翅片和定位片,进一步增强信标主体的稳定性,降低洋流冲击对于信标主体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定位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1503492U,主题名称为采用无线传感器信标辅助定位的个人卫星定位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3G移动数据传输网天线(1)与3G移动数据传输网络模块(4)双向射频电缆连接,GPS卫星定位接收天线(2)与GPS卫星定位接收模块(5)单向射频电缆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天线(3)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6)双向射频电缆连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器(7)与3G移动数据传输网络模块(4)双向串口连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器(7)与GPS卫星定位接收模块(5)单向串口连接,单片机中央处理器(7)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6)内部总线连接,无线传感器信标天线(8)与无线传感器信标发射器(9)射频电缆单向连接,无线传感器信标天线(8)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天线(3)空间无线连接”。
然而,以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为例,现有的辅助定位装置,常用于城市等无线通讯需求量较大的地点,无法直接应用于海洋勘探等远离大陆的场所,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包括深度传感器,还包括:
信标主体,所述信标主体具有供容纳深度传感器的封闭内腔;
端盖,所述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与端盖本体同轴设置的端盖延伸部,所述端盖本体与端盖延伸部一体成型,所述信标主体与端盖延伸部固定连接;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底托和4个支撑柱,所述支撑底托设有底托本体和相对于底托本体呈发散状的4个底托延伸部,各个底托延伸部的一端与底托本体一体成型,各个底托延伸部的另一端接入对应的支撑柱的底端,各个支撑柱的顶端与端盖延伸部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还包括第一环状定位翼、第二环状定位翼和若干定位柱,各个定位柱的底端与第二环状定位翼固定连接,各个定位柱贯穿于第一环状定位翼,所述第一环状定位翼与第二环状定位翼之间具有间距。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状定位翼具有与定位柱的数量一致的第一翅片,各个第一翅片相对于信标主体呈发散状,各个第一翅片沿信标主体的径向方向设置,各个第一翅片朝向远离信标主体的方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环状定位翼具有与定位柱的数量一致的第二翅片,各个第二翅片相对于信标主体呈发散状,各个第二翅片沿信标主体的径向方向设置,各个第二翅片朝向远离信标主体的方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带有深度传感器的定位信标还包括与定位柱的数量一致的第一定位片,各个第一定位片内接于位于第一环状定位翼的第一翅片,各个第一定位片还同时内接于第二环状定位翼的第二翅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片沿信标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易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易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4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吊装口电葫芦供电结构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高温水力压裂增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