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0867.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1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林佳武;耿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B62D2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该车身结构包括铸造件以及铝合金型材,所述铸造件包括铸造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铸造件主体的一侧表面上的搭接框,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端搭接固定在所述搭接框上并与所述铸造件主体固定连接。该车身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重点插接及烧焊连接,同时可实现车身结构满足耐久、强度和刚度的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节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汽车车身框架的设计中,在满足对车身框架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轻车身框架的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通常采用铝合金型材部件和车身铸造件结构结合的方式。而对于铝合金型材部件和车身铸造件结构之间的连接,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插接并烧焊的方式或采用增加过渡连接冲压板进行连接的方式。
但是,铝合金型材部件与车身铸造件采用插接并烧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将使得产品的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节拍较慢,影响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型材部件与车身铸造件的连接方式的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铸造件以及铝合金型材,所述铸造件包括铸造件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铸造件主体的一侧表面上的搭接框,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端搭接固定在所述搭接框上并与所述铸造件主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端搭接固定在所述搭接框上并与所述铸造件主体固定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重点插接及烧焊连接,同时可实现车身结构满足耐久、强度和刚度的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节拍,对产能的提升做出贡献。
可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的一端与所述搭接框及所述铸造件主体铆接。
可选地,所述搭接框与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铸造件主体与所述铝合金型材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
可选地,所述铸造件主体包括第一铸造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铸造板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铸造板,所述第二铸造板向远离所述第一铸造板的方向伸展,所述搭接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铸造板连接,所述搭接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铸造板连接;
所述铝合金型材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铸造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搭接框的内部中空,所述搭接框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铝合金型材的截面形状一致。
可选地,所述铝合金型材包括具有封闭型腔的型材主体、连接在所述型材主体的底部第一侧边沿的第一翻边以及连接在所述型材主体的底部第二侧边沿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铸造板上。
可选地,所述型材主体与所述搭接框搭接的一端的底部形成有缺口,所述搭接框的底部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型材主体对应所述缺口的部分包覆在所述搭接框上。
可选地,所述型材主体的型腔的截面及所述搭接框的内腔的截面均呈四边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铸造板与所述铝合金型材平行,所述搭接框与所述铝合金型材位于同一直线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铸造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铝合金型材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08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轴套开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油液离线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