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7956.4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杨森;李强;吴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1C11/22;E03B3/02;E03F5/10;E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席卷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生态 市政道路 | ||
1.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包括人行道(1)、透水花岗岩踏步砖(2)、紧急透水孔(3)、透水混凝土基层(4)、透水沥青层(5)、导水坡承载层(6)、导水坡面(7)、承载基体(8)、聚水通道(9)、通道侧壁(10)、砂石层(11)、过滤层(12)、土工布过滤层(13)、砂砾过滤层(14)、活性炭过滤层(15)、雨水井(16)、排水井盖(17)、储水箱(18)、紧急引水管(19)、草坪(20)、土壤(21)、透水砂层(22)、抽水管(23)、水泵(24)、道路基层(25)、市政管网(26)、灌溉水管(27)、雾化喷头(28)、汇集管(29)、联通管(30)、防过量管(31)、通道底壁(32)和路缘石(33),其特征在于: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的结构中,在透水沥青层(5)的两侧对称设置雨水井(16)、人行道(1)和草坪(20),在雨水井(16)的上方设置排水井盖(17),在透水沥青层(5)的下方设置导水坡承载层(6),在导水坡承载层(6)的两侧设置聚水通道(9),导水坡承载层(6)由承载基体(8)构成并在承载基体(8)的上方设置导水坡面(7),聚水通道(9)由通道侧壁(10)和通道底壁(32)围成并在围成的结构内设置砂石层(11),人行道(1)由若干透水花岗岩踏步砖(2)铺设而成并在透水花岗岩踏步砖(2)上设置若干紧急透水孔(3),在人行道(1)的下方设置透水混凝土基层(4),在人行道(1)邻近雨水井(16)的一侧设置路缘石(33),在草坪(20)的下方设置土壤(21),在土壤(21)的下方设置透水砂层(22),雨水井(16)的下方和储水箱(18)联通,在雨水井(16)的底部设置过滤层(12),在过滤层(12)的结构中从上而下分别设置土工布过滤层(13)、砂砾过滤层(14)、活性炭过滤层(15),在透水混凝土基层(4)和透水砂层(22)的底部设置汇集管(29),汇集管(29)和雨水井(16)联通,设置若干紧急引水管(19)对紧急透水孔(3)和汇集管(29)联通,设置联通管(30)对聚水通道(9)的底部和雨水井(16)联通,设置防过量管(31)对雨水井(16)和市政管网(26)联通,设置抽水管(23),其一端和储水箱(18)的底部联通,另一端和草坪(20)上设置的水泵(24)联通,在水泵(24)上设置灌溉水管(27),在灌溉水管(27)上设置若干雾化喷头(28),在透水混凝土基层(4)、导水坡承载层(6)、聚水通道(9)、储水箱(18)和透水砂层(22)的下方设置道路基层(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集管(29)、联通管(30)、防过量管(31)和雨水井(16)的联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过滤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过量管(31)和雨水井(16)的联通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汇集管(29)、联通管(30)和雨水井(16)的联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集管(29)的上表面设置若干透水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侧壁(10)和通道底壁(32)采用防水混凝土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79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施工工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燃烧气体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