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4143.X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7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宁;姜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B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冰级下 大型 lng 船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涉及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其结构包括舷侧外板、舭部、舷侧内板、端部平台、底端平台、肋板,端部平台和底端平台均水平置于舷侧外板和舷侧内板之间;肋板沿船体纵向均匀设置,肋板置于舷侧外板和舷侧内板之间,肋板一侧连接舷侧外板,另外一侧连接舷侧内板;舭部置于舷侧外板下端;其结构还包括中间纵桁、下端部纵桁、舭部肋骨、舷侧肋骨。通过中间纵桁和舷侧肋骨的组合结构以及下端部纵桁与舭部肋骨的结合,提高了舷侧及舭部的强度,使得其能够适应极地冰区环境下的航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在极地航线航行时,由于船和冰的相互作用,船体受到冰载荷的挤压,通过船体外板传给相应的骨架,相比较非极地航线的船舶,船体结构所受到的剪切力更大,故此船体结构在舷侧上冰带线和下冰带线之间的特定区域必须适当的加强以抵抗冰载荷的破坏作用。大型 LNG船为双壳结构,由双舷侧、双底层和舭部组成,由于需要承受总纵强度的要求,骨架形式通常为纵骨架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大型LNG船的结构特点和在极地航行时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冰级下大型LNG船舷侧及舭部结构,其结构包括舷侧外板、舭部、舷侧内板、端部平台、底端平台、肋板,端部平台和底端平台均水平置于舷侧外板和舷侧内板之间;肋板沿船体纵向均匀设置,肋板置于舷侧外板和舷侧内板之间,肋板一侧连接舷侧外板,另外一侧连接舷侧内板;舭部置于舷侧外板下端;其结构还包括中间纵桁、下端部纵桁、舭部肋骨、舷侧肋骨,中间纵桁沿船体纵向方向上固定在舷侧外板的内壁上;下端部纵桁置于舭部底端;舭部肋骨在船体纵向方向的舭部内侧壁上均匀布置,舷侧肋骨固定在相邻两块肋板之间的舷侧外板的内壁上,相邻两块肋板之间的舷侧肋骨均匀布置,舷侧肋骨与中间纵桁连接。通过中间纵桁和舷侧肋骨的组合结构以及下端部纵桁与舭部肋骨的结合,提高了舷侧及舭部的强度。
进一步地,舷侧肋骨包括第一舷侧肋骨和第二舷侧肋骨,第一舷侧肋骨位于端部平台和底端平台之间;第一舷侧肋骨一端连接端部平台下端,另外一端连接底端平台上端;第二舷侧肋骨置于底端平台下方,第二舷侧肋骨一端连接底端平台下端,另外一端通过连接在第二舷侧肋骨最下端的中间纵桁与舭部肋骨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舷侧肋骨和第二舷侧肋骨与中间纵桁连接处均设有肘板;第一舷侧肋骨与中间纵桁连接处的肘板同时连接第一舷侧肋骨和中间纵桁,第二舷侧肋骨与中间纵桁连接处的肘板同时连接第二舷侧肋骨和中间纵桁。
进一步地,第一舷侧肋骨与端部平台的连接处和第一舷侧肋骨与底端平台的连接处也均设有肘板;第二舷侧肋骨与底端平台的连接处也设有肘板。在舷侧肋骨和其他构件的连接处设置肘板,舷侧肋骨、肘板和与肋骨连接的构件三者之间会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提成了强度。
进一步地,舭部肋骨下端连接下端部纵桁,舭部肋骨上端与中间纵桁连接处设有连接舭部肋骨和中间纵桁的肋板,舭部肋骨下端与下端部纵桁连接处设有连接舭部肋骨下端和下端部纵桁的肘板;下端部纵桁设置肘板的另外一侧还设有连接肘板,连接肘板连接下端部纵桁和船体底部,加强舭部强度。
进一步地,端部平台上端还设有连接舷侧外板内壁和端部平台上端的端部肘板。通过端部肘板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端部平台,使得船体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肋板上还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包括平直加强筋和削斜加强筋;平直加强筋一端在中间纵桁上,削斜加强筋削斜一端靠近舷侧外板内壁。一方面,加强筋加强了肋板的强度,另外一方面,在有中间纵桁的地方设置与中间纵桁固定的平直加强筋,平直加强筋一端固定在中间纵桁上,使得中间纵桁对肋板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舷侧肋骨为T型钢或球扁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41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水机接泥斗智能出渣装置
- 下一篇:履带承重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