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3342.7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0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洪玉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玉燕 |
主分类号: | B60G17/0165 | 分类号: | B60G17/0165;B60G17/048;B60G17/056;B60T1/06;B60B3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13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智能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包括车架连接板,所述车架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架连接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液压箱和减震管,所述液压箱的表面与减震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弹簧,液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表面与液压箱的内壁滑动插接。该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通过设置滑杆的底端设置有旋转装置,且旋转装置包括有车轮轴,从而达到汽车轮胎可转动的效果,通过设置上转盘和下转盘卡接滚珠,从而替换了现有的轴承,避免了长期轴承使用损坏,提高了转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为现代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汽车的主要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和轮胎等,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的轮胎也能起到减震的作用。
汽车主要通过汽车的减震系统来过滤不良路况造成的汽车颠簸感,现有汽车的减震有软硬之分,在汽车行驶颠簸路段时由于汽车减震的软硬不能来回切换,导致行驶的过程人的不舒适,容易导致晕车,所以需要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减震软硬不能调节,导致行驶的不舒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智能避震调节装置,包括车架连接板,所述车架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车架连接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液压箱和减震管,所述液压箱的表面与减震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弹簧,所述液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的表面与液压箱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液压箱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所述减震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液压管,所述液压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大固定圈,所述大固定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液压管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球,所述半球的表面与第一密封圈的表面滑动插接,所述减震管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通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小固定圈,所述小固定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出油管的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球,所述钢球的表面与第二密封圈的表面滑动插接。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油管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油管的另一端表面与液压箱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液压管的直径是出油管直径的3倍,所述减震管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的表面与减震管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液压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三弹簧的压力,所述第三弹簧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第二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与减震管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滑杆的底端设置有旋转装置,且旋转装置包括有车轮轴。
优选地,所述液压箱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内侧安装有用于汽车制动的刹车片,所述车轮轴的另一端与汽车的转向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转盘,所述上转盘的表面开设有上卡槽。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转盘,所述下转盘的表面开设有下卡槽,所述下卡槽的内壁与上卡槽的内壁均卡接有滚珠。
优选地,所述上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块,所述L形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活动卡接有钢珠,所述钢珠的表面与下卡槽的内壁活动滚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玉燕,未经洪玉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3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把手快开闭钢制风雨密门
- 下一篇:可调节温度的按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