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7237.0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2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蔡进;郭艳秋;张成铭;张众华;李稳;徐焱;王文华;于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控转向系统 车架 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车轮 试验 加压组件 减震组件 实验装置 悬架组件 顶梁 支架 无人驾驶车辆 关键零部件 附着条件 模拟车辆 实验技术 通信连接 行驶工况 性能实验 载荷转移 重载车辆 转向机构 右车轮 扫频 重载 满载 行驶 | ||
1.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悬架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顶梁(11);所述悬架组件包括车架(20)以及位于所述车架(20)两侧的车轮(30),所述车架(20)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车轮(30)连接,所述车架(20)还通过线控转向系统与所述车轮(30)连接;所述减震组件的顶部通过加压组件与所述顶梁(1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和所述加压组件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横臂(41)、下横臂(42)以及减震器(43);所述上横臂(41)和下横臂(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20)和车轮(30)连接;所述减震器(43)的顶端与所述上横臂(41)与所述车架(20)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震器(43)的底端与所述下横臂(42)与所述车轮(30)连接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千斤顶(51)和伺服液压站(52),所述千斤顶(51)通过输油管(53)与所述伺服液压站(52)连通;所述千斤顶(51)竖直设置并且其顶端与所述顶梁(11)连接,所述千斤顶(51)的底端与所述上横臂(41)连接并且所述千斤顶(51)的底端与所述上横臂(41)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液压站(5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51)与所述上横臂(41)之间设有空气弹簧(54);所述空气弹簧(54)与所述上横臂(41)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空气弹簧(54)与所述千斤顶(5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材质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61)、转向器驱动电机(62)、油箱(63)、液压泵(64)以及液压泵驱动电机(65);所述转向器(61)通过转向连杆机构(66)与所述车轮(30)连接,所述转向器(61)和所述转向器驱动电机(62)均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20)上,并且所述转向器(61)与所述转向器驱动电机(62)连接;所述转向器(61)、所述油箱(63)和所述液压泵(64)通过管道连通,形成液压油回路;所述液压泵(64)与所述液压泵驱动电机(65)连接;所述转向器驱动电机(62)和所述液压泵驱动电机(65)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71)和总控台(72);所述控制器(71)分别与所述总控台(72)、所述转向器驱动电机(62)、所述液压泵驱动电机(65)以及所述伺服液压站(52)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龙门架(12),所述顶梁(11)与两个龙门架(12)的顶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72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速轮胎连续自动冲击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铁PIS系统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