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蓄电池电极反接预防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7302.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1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火;余红燕;苏庆列;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一敏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电极 反接 预防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用蓄电池电极反接预防电路,包括一开关电路,蓄电池通过该开关电路连接车辆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开关电路由一电磁继电器、一肖基特二极管和一发光二极管连接构成;电磁继电器的端子2与电门开关输出端连接、端子1和端子4经负极导线与车身接地连接、端子3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肖基特二极管的正极经负极导线与车身接地连接,肖基特二极管的负极与蓄电池负极;发光二极管正极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蓄电池正极;在蓄电池电极反接时,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提醒安装人员蓄电池电极接线错误需要纠正;在蓄电池电极反接时,用本实用新型隔离保护,以杜绝蓄电池电流回路形成而损坏车辆上的电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蓄电池电极反接保护电路,特别是一种车用蓄电池电极反接预防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内燃机汽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起动电源,其简要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蓄电池10正极通过电门开关20正极导线A向负载供电、蓄电池10负极直接通过负极导线B向负载供电,电门开关20合闸将车辆起动时,电流依序从蓄电池10正极、正极导线A、起动机40、车身接地30、负极导线B流回蓄电池10负极,使蓄电池10向起动机40供电,车辆起动后,由发电机50(安装在发动机皮带轮附件)向整车用电设备供电,并向蓄电池10充电。如果蓄电池10反接(技术人员安装时疏忽),车身接地30变为正极,即车身、发动机体和发电机体将变成了正级,电流将沿着发电机50内部整流二极管,进入电压调节器模块,以此同时,电流也会沿着各个接地点进入车辆中安装的其他电子模块,由于车辆中各电子模块一般没有设置电极反接保护电路,大电流通过时,容易损坏内部电子元件,造成电子模块功能丧失,并烧毁熔断丝盒内的大容量熔断丝。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蓄电池电极反接预防电路,其在蓄电池电极反接时,发出灯光提示安装人员纠错,且不管电门开关是分闸或是分闸,车身接地仍然为负极,蓄电池电极无法与负载构成通电回路,以确保车载电子模块之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蓄电池电极反接预防电路,包括一开关电路,蓄电池通过该开关电路连接车辆的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电路由一电磁继电器、一肖基特二极管和一发光二极管连接构成;电磁继电器的端子2与电门开关输出端连接、端子1和端子4经负极导线与车身接地连接、端子3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肖基特二极管的正极经负极导线与车身接地连接,肖基特二极管的负极与蓄电池负极;发光二极管正极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蓄电池正极。
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端子1、端子2为线圈接线端,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端子3、端子4为开关触头接线端,端子1、端子2为电磁继电器的控制端,端子3、端子4为电磁继电器的执行端。端子3、端子4之间的电流通断受端子1、端子2是否通电控制。
所述的端子1与端子2通电时,端子3与端子4导通,即电磁继电器常态下是断开状态,要端子1与端子2通电时使电磁继电器中的线圈产生感应磁场方可致动其内部的开关闭合,方可使端子3与端子4导通;在蓄电池的正负极反接时,发光二极管被蓄电池通电点亮发光,提醒安装人员蓄电池的正负极接错需要纠正,并且在蓄电池的正负极反接时,端子3与端子4无法通电,肖基特二极管阻止蓄电池正极经负极导线对车身接地供电,并且电磁继电器也断开蓄电池正极经负极导线对车身接地供电;即在蓄电池电极反接的情况下,蓄电池电极无法通过本实用新型与负载构成通电回路,以确保车载电子模块之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在蓄电池电极反接时,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提醒安装人员蓄电池电极接线错误需要纠正;
②在蓄电池电极反接时,通过本实用新型隔离保护,以杜绝电极反接的蓄电池输出电流反向损坏车辆上的电子模块,确保车辆使用蓄电池电力之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辆蓄电池电极正确安装连接供电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未经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