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光环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6079.X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承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光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95 | 分类号: | G02F1/095;G02B27/28 |
代理公司: | 45112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童世锋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分光棱镜 准直器 光环行器 环行 角度匹配 环行器 光路 单光纤准直器 光纤通讯设备 偏振相关损耗 双光纤准直器 本实用新型 偏振分光膜 插入损耗 旋光装置 装置设置 高反膜 三端口 上端面 四端口 下端面 优化 | ||
1.一种微型光环行器,包括依光路顺次连接的第一准直器、环行器芯和第二准直器,所述的第一准直器为双光纤准直器,第二准直器为单光纤准直器,其特征在于,该光环行器还包括光路角度匹配装置,所述环行器芯由顺序排列的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组成,所述的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二偏振分光棱镜中均设有将其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的偏振分光膜,第一偏振分光棱镜下端面和第二偏振分光棱镜上端面均设有高反膜,光路角度匹配装置设置在第一准直器和环行器芯之间,工作时,第一准直器和第一、三光纤相连,第二准直器与第二光纤相连,该微型光环行器将第一光纤的光束耦合到第二光纤射出,将第二光纤的光束耦合到第三光纤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光装置包括磁光晶体、玻片以及和磁光晶体适配的磁片,磁光晶体和玻片沿第一偏振分光棱镜至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的方向排列或沿第二偏振分光棱镜至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光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为设有高反膜的斜面,所述光路角度匹配装置为楔角片,该楔角片设置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一准直器之间,
从第一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一准直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准直器,从第二光纤射出;从第二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第二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经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反射后从出射面水平射出,通过楔角片折射后,该光束光路角度和第三光纤在第一准直器中的输出偏角相适配,该光束进入第一准直器,从第三光纤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光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角度匹配装置为平片楔角片,该平片楔角片设置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一准直器之间,
从第一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一准直器、平片楔角片的平片部分、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准直器,从第二光纤射出;从第二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第二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经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反射后从出射面水平射出,通过平片楔角片的楔角部分折射后,该光束光路角度和第三光纤在第一准直器中的输出偏角相适配,该光束进入第一准直器,从第三光纤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光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角度匹配装置为屋脊棱镜,该屋脊棱镜设置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和第一准直器之间,第一准直器垂直于环行器芯并与第二准直器平行,
从第一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一准直器、屋脊棱镜的下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准直器,从第二光纤射出;从第二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第二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经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反射后从出射面水平射出,通过屋脊棱镜的上部折射后,该光束光路角度和第三光纤在第一准直器中的输出偏角相适配,该光束进入第一准直器,从第三光纤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环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为水平面,所述光路角度匹配装置为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设置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方,
从第一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一准直器、第一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二偏振分光棱镜、第二准直器,该光束从第二光纤射出;从第二光纤射入的光束,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第二偏振分光棱镜旋光装置、第一偏振分光棱镜,并从第一偏振分光棱镜的上端面射出,在平面发射镜反射下,该光束光路角度和第三光纤在第一准直器中的输出偏角相适配,该光束进入第一准直器,从第三光纤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光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光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60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眼镜的镜片、3D眼镜和3D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背光测试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