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信号传递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0389.0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4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巧钗;林健;项光星;王德才;陈蓓蓓;王垂宝;黄学成;严学雷;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1 | 分类号: | H03K17/081;H03K17/60;H03K17/7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郑鹏坤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类型 蓄电池 并联 使用 信号 传递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信号传递电路,包括电池和与电池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保护电路和目标电路,保护电路连接在目标电路和生成电路之间,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9和二极管D12,二极管D12和电阻R9相互并联,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至信号生成电路,其负极连接至目标电路,以传递信号给目标电路。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元器件的保护作用,进而提高线路中信号传递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管理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信号传递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组管理器使用是对不同类型蓄电池进行并联使用的供电并进行控制的器件,通过电池组管理器,用户可以更方便的设定与检测电池组的供电计划与剩余容量情况。在开关线路的控制中,对于元器件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确保开关线路前的信号传递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对元器件保护的步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信号传递电路,能够提高元器件的保护作用,进而提高线路中信号传递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信号传递电路,包括电池和与电池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信号生成电路、保护电路和目标电路,所述保护电路连接在目标电路和生成电路之间,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9和二极管D12,所述二极管D12和电阻R9相互并联,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至信号生成电路,其负极连接至目标电路,以传递信号给目标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1,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D11的一端连接至电池,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2的负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生成电路包括控制器、用于提高抗干扰的隔离电路、用于与增强信号强度的信号增强电路和用于增强信号驱动能力的驱动电路;所述隔离电路与控制器连接以接受控制器输出的触发信号,所述信号增强电路与隔离电路连接,以接收隔离电路隔离后输出的触发信号,所述驱动电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以输出触发信号给二极管D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增强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60后与隔离电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有电阻R61后连接至高电平信号源;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还连接至驱动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电路包括光耦隔离器H2,所述光耦隔离器H2内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电阻R60相对三极管Q11基极的另一端,所述光耦隔离器H2内光敏三极管的基极接地,光耦隔离器H2内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一电阻R40后与板内电源连接,负极与控制器连接,以接收控制器输出的触发信号,所述电阻R60与光耦隔离器H2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的节点还连接有电阻R41后接高电平信号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一驱动芯片,驱动芯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输出驱动能力增强后的触发信号给二极管D12,所述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容C25后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芯片的型号为MIC4422Y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11为NPN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触发信号经过二极管D12后输出至目标电路,此时二极管D12两端并联着的电阻R9能够降低二极管D12的等效电阻,并联上电阻R9后,二极管D12两端电压不减小,但是电流减小,并联的电阻R9进行分流,防止二极管D12电流过大被击穿。相比直接利用电阻R9上拉来说,二极管D12又可以与电阻R9构成回路,能够在断电时构成回路,让电流在R9上进行消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0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氨基丁酰胺的生产系统
- 下一篇:具有安全防坠功能的排水管道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