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9446.1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9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松;刘亮;李明达;吕琼莹;张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0G11/16;B64C39/02;B64D47/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陆空 抢险 无人机 | ||
1.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包括机体骨架(1)、悬架底盘(2)、机翼(3)、涵道风扇(4)、智能摄像头(5)、飞行控制装置(6)、电动机(7)、电子调速器(8)、电源(9)和总控制系统(10),所述机体骨架(1)的外部铺设蒙皮(11),机体骨架(1)的下部与悬架底盘(2)固定连接,机体骨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带有攻角的机翼(3),机体骨架(1)的尾部设置有风扇座,机体骨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智能摄像头(5)、飞行控制装置(6)、电动机(7)、电子调速器(8)、电源(9)和总控制系统(10);所述涵道风扇(4)分别固定安装在机翼(3)和风扇座上,涵道风扇(4)通过电子调速器(8)与飞行控制装置(6)连接;所述总控制系统(10)分别与智能摄像头(5)、飞行控制装置(6)、电动机(7)以及电源(9)连接;所述悬架底盘(2)与电动机(7)连接;所述电源(9)分别与电动机(7)和电子调速器(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所述悬架底盘(2)包括悬架(201)、转向关节(202)、弹簧轴(203)、弹簧(204)、传动轴(205)和轮胎(206);所述悬架(201)为两组,其中一组悬架(201)固定安装在机体骨架(1)的下部前端,另一组悬架(201)固定安装在机体骨架(1)的下部后端;所述传动轴(205)对称布置在悬架(201)的两侧,传动轴(205)的一端穿过悬架(201)后与电动机(7)连接,传动轴(205)的另一端与通过转向关节(202)与轮胎(206)连接;所述弹簧轴(203)的外部套装有弹簧(204),弹簧轴(203)的一端与悬架(201)连接,弹簧轴(203)的另一端与转向关节(2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所述悬架(201)包括悬架中心板(2011)、悬架下板(2012)、悬架上支撑板(2013)和悬架下支撑板(2014);所述悬架中心板(2011)的上部与机体骨架(1)固定连接,悬架中心板(2011)的下部与悬架下板(2012)固定连接,悬架中心板(2011)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悬架上支撑板(2013)和悬架下支撑板(2014);所述悬架上支撑板(2013)位于悬架下支撑板(2014)的上方,悬架上支撑板(2013)与悬架下支撑板(2014)之间留有安装传动轴(205)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所述弹簧轴(203)的一端与悬架中心板(2011)连接,弹簧轴(203)的另一端与转向关节(20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所述机翼(3)的攻角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跨域的抢险无人机,其特征是:所述涵道风扇(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涵道风扇(4)相对于重心呈均匀分布状态,且位于两侧机翼(3)上的涵道风扇(4)与重心的连线同Y轴呈30°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94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