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船体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3231.3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6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燕;王皓;宋梦华;王英;杜向然;石琳;王永杰;周宏宇;冷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59/08 | 分类号: | B63B59/08;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孟令琨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船体 清洁 机器人 工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水下船体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装置,包括在机器人本体上设置的刮除组件,该刮除组件包括滑动座、滑动座上安装的工作头、以及驱动滑动座在机器人本体上滑动的驱动机构;工作头上设有数个刮板,每一刮板均通过相应的调整机构调节与船舶表面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创造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头上的各个刮板协同工作,船舶清洁作业过程对刮除组件的损耗小,使用寿命长,清理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船体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下船体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装置。
背景技术
海运这种交通方式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装载货物多,运费廉价等是船舶这种交通方式的优点。由于远洋运输中的船舶常年航行在水生物种类极为丰富的海洋,船体水线以下的船壳和螺旋桨上都会附着海洋生物。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海洋生物的附着量将会增加,对于航行的船舶来说,海生物的附着将导致诸多不利条件。容易腐蚀船体,并且使得船体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增大了船舶表面的航行阻力。用清理机器人替代人力,实现船舶的水下清理作业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修造船厂的智能化和维修效率,是未来船舶表面清理技术的大势所趋。但水下作业条件恶劣,情况相对复杂多变,简单功能的水下清理机器人已经难以满足船舶表面清理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水下船体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下船体清洁机器人的工作装置,包括在机器人本体上设置的刮除组件,该刮除组件包括滑动座、滑动座上安装的工作头、以及驱动滑动座在机器人本体上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头上设有数个刮板,每一刮板均通过相应的调整机构调节与船舶表面的间距。
进一步,还包括搅动桨组件;所述搅动桨组件包括搅动头及驱动搅动头的驱动器,搅动头向前外探出机器人本体。
进一步,所述搅动组件在刮除组件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
进一步,所述驱动器采用电机。
进一步,还包括辅助清洁组件,该辅助清洁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机械手;所述安装座为滑动座提供滑道支撑。
进一步,所述工作头还包括基座,各所述调整机构均固定于基座,每一调整机构上分别安装一刮板。
进一步,各所述刮板上靠近船舶表面的一侧均设有工作刃,除靠近机器人本体一侧刮板的工作刃为板状,其余工作刃均为梳齿状结构。
进一步,各所述刮板的工作刃均为向前屈伸的弧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刮板共设置3-5个;各具有梳齿结构的刮板,其梳齿密度从机器人本体一侧向外侧越来越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头上的各个刮板协同工作,船舶清洁作业过程对刮除组件的损耗小,使用寿命长,船舶表面清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45°轴侧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工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设有辅助清洁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设有辅助清洁组件及搅动桨组件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未经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3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太阳能发电的水位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管专用飞锯机的管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