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导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3852.1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9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蒋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B60R21/233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张效荣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导气装置,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气囊导气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导气部和第二导气部;其中,所述第一导气部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连通,另一端与囊袋连通;所述第二导气部缝制于所述第一导气部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气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气部的缝制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之间,使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输出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导气部流入所述第一导气部,并通过第一导气部输送至所述囊袋。该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导气结构受被气体冲击而损坏,从而提高导气结构和气囊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导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囊作为车辆中的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在车辆发生碰撞后,气囊通过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充气并展开,在乘客前部或侧面形成弹性气垫,以避免乘客与车辆内部部件发生碰撞。
目前,一般通过缝制式导气结构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导入囊袋中,由于囊袋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充气,使得气体发生器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可能导致导气结构的缝线连接部受大量气体的冲击而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导气装置,能够避免导气结构受被气体冲击而损坏,从而提高导气结构和气囊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囊导气装置,包括:第一导气部和第二导气部;其中,
所述第一导气部的一端与气体发生器连通,另一端与囊袋连通;
所述第二导气部缝制于所述第一导气部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气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气部的缝制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之间,使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输出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导气部流入所述第一导气部,并通过第一导气部输送至所述囊袋。
可选地,
所述第一导气部包括:至少两层导气层;其中,位于最外部的导气层的长度大于位于最内部的导气层的长度。
可选地,
所述第一导气部的缝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气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导气部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缝制部由组成所述第一导气部的柔性材料向上折叠后缝制形成。
可选地,
所述第二导气部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气部在所述第一导气部的内部弯折形成缓冲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输出的气体通过所述缓冲部流入所述第一导气部。
可选地,
所述第二导气部为“∩”型,“∩”型的所述第二导气部的顶部为所述缓冲部。
可选地,
所述“∩”型的第二导气部的开口侧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口连通。
可选地,
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一导气部缝制连接。
可选地,
所述“∩”型的第二导气部的侧边与所述第一导气部缝制连接。
可选地,
所述“∩”型第二导气部的侧边为重叠结构。
可选地,
所述重叠结构的最内层未被缝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3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硒鼓的隔离支架机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人脸识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