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9550.5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8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沈超;韩微微;童华鑫;汤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54 | 分类号: | F16F9/54;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支柱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双通道支柱结构包括减震器总成、上支座总成和缓冲装置;减震器总成包括减震器和一根从减震器上端伸出的减震器支柱以及安装在减震器支柱上端的自锁螺母;上支座总成包括安装在减震器支柱与自锁螺母之间的上支座、安装支架和平面轴承,安装支架安装在上支座和平面轴承之间;缓冲装置包括下弹簧垫、缓冲块以及套设在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柱上的螺旋弹簧,下弹簧垫套设在减震器上,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平面轴承和下弹簧垫上,缓冲块与上支座连接安装并套设在减震器支柱上。本申请通过平面轴承与安装支架使轴承的斜面方向朝整车外侧,通过更换安装支架可以匹配不同车型,变更缓冲块安装位置降低了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双通道支柱结构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的器具。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
现有设计状态下,具有以下缺陷:致缓冲块与活塞杆发生相对运动,导致缓冲块异响。防尘罩会与减震器防尘盖进行相对运动造成异响。因轴承采用下端盖倾斜,所以在装配的过程中会由于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弹簧上下端圈发生相对转动,导致无法保证轴承的斜面方向朝整车外侧,从而影响装配精度,进而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稳定性。而且由于轴承回转轴线与主销轴线存在夹角,从而在设计状态下弹簧会产生相对主销轴线的残余力矩,而且左右无法相互抵消,从而导致车辆跑偏。缓冲块通过外通道传力,外通道刚度较大,从而会导致缓冲块“介入感”过强。
因此,亟需一种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能减少弹簧侧向力设计,实现不同车型之间零部件共用,实现轴承轴线与主销轴线相合,从而减少残余扭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通道支柱结构,该双通道支柱结构包括减震器总成、上支座总成和缓冲装置;减震器总成包括减震器和一根从减震器上端伸出且能够沿减震器轴向方向伸缩的减震器支柱以及安装在减震器支柱上端的自锁螺母;上支座总成包括安装在减震器支柱与自锁螺母之间的上支座、安装支架和平面轴承,安装支架安装在上支座和平面轴承之间以连接固定平面轴承;缓冲装置包括下弹簧垫、缓冲块以及套设在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柱上且位于平面轴承与下弹簧垫之间的螺旋弹簧,下弹簧垫套设在减震器上,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平面轴承和下弹簧垫上,缓冲块与上支座连接安装并套设在减震器支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双通道支柱结构还包括:螺母防尘罩和减震器防尘罩,螺母防尘罩套设在自锁螺母上,减震器防尘罩套设在减震器支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上支座包括:上支座内芯、上支座外芯、连接螺柱和第一定位销;减震器支柱穿过上支座内芯后通过自锁螺母安装上支座内芯上,连接螺柱与车辆的其他部位连接,第一定位销设置在上支座外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减震器防尘罩和缓冲块安装上支座内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上支座还包括:上支座内通道和上支座外通道;上支座内通道设置在上支座内芯与上支座外芯之间,上支座外通道设置在上支座外芯的下端面,上支座内通道和上支座外通道内填充有弹性填充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支架的上端面设置在上支座外通道上的弹性填充物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二定位销和第一轴承安装定位销;第二定位销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上端面,第二定位销与上支座的第一定位销相配安装,第一轴承安装定位销设置在安装支架的下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9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连续墙工字钢反力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高纯氮和氩气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