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车钩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3847.7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峰;王超;黄继勇;李诚;杨玉伟;孙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02 | 分类号: | B60D1/02;B60D1/24;B60D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车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车钩结构及汽车,所述拖车钩结构包括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所述拖车钩包括螺纹部和挂环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挂环部通过杆部连接,所述杆部包括锥角段和光杆段,所述锥角段设置于所述杆部靠近所述螺纹部的一端,所述锥角段为圆台形结构,所述锥角段的最大截面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光杆段的直径;所述拖车钩螺母包括内螺纹部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内孔为圆台形。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结构能够方便可靠实现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的连接,同时增大使用过程中接触面受力面积,提高接触面受力均匀性,减少应力集中,减少了对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车钩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在发生故障无法继续前进时,一般采用其他车辆拖拽的方式将汽车送到修理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无法使用救援拖车,此时最佳的方式是拖拽。因此,为了保证汽车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拖拽,汽车中都会预备一个拖车钩,当汽车发生故障时,将拖车钩与固定在车体防撞梁上的拖车钩螺母拧紧连接,并通过绳索与拖拽车辆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拖车钩的螺纹部与杆部直径几乎相同,一般为24mm,螺纹头部倒角一般为1.5×45°,不易装配。由于拖车钩螺母的轴向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拖车钩与拖车钩螺母螺纹接触,拖拽过程中,拖绳与拖车钩很可能存在一定角度,这种连接结构承载能力差,拖车钩螺母外端面受力较大且不均匀,容易导致拖车钩螺母和拖车钩变形,甚至损坏拖车钩螺母和螺纹,造成拖车钩使用后很难拆卸;现有拖车钩由于拖车钩结构设计不合理总成重量高,浪费材料,增加整车重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靠实现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的连接,同时增大使用过程中接触面受力面积,提高接触面受力均匀性,减少应力集中的汽车拖车钩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车钩结构,包括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所述拖车钩包括螺纹部和挂环部,所述螺纹部与所述挂环部通过杆部连接,所述杆部包括锥角段和光杆段,所述锥角段设置于所述杆部靠近所述螺纹部的一端,所述锥角段为圆台形结构,所述锥角段的最大截面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光杆段的直径;所述拖车钩螺母包括内螺纹部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的内孔为圆台形。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部包括螺纹导向段和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设置于所述螺纹部靠近所述杆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还包括颈部段,所述颈部段设置于所述杆部靠近所述挂环部的一端,所述颈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光杆段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螺纹导向段的长度为3.5mm-4.5mm,倒角为45°。
优选地,所述螺纹段的长度大于等于33mm。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部的长度与所述螺纹段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锥角段的长度大于等于24mm,所述锥角段的锥角为18.9° -19.1°,所述配合部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锥角段的长度,所述配合部内孔的锥角为15.8°-18.9°。
优选地,所述光杆段的直径为22mm-26mm。
优选地,所述颈部段的直径大于等于18mm,所述颈部段的长度大于等于 26mm。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拖车钩结构,所述拖车钩螺母设置于汽车防撞梁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拖车钩结构在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上设计相配合的锥面,增大了拖车钩使用过程中的接触面受力面积,提高了接触面受力均匀性,减少了应力集中,减少了对拖车钩和拖车钩螺母的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38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