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自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9536.1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4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常雨芳;吴锋;黄文聪;陈润;李金榜;段群龙;全睿;曾亮;徐操;吴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3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刘代乐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启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启动装置。包括电动汽车永磁体和沿道路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多组磁场激发装置,所述电动汽车永磁体设置在车辆底部,每组磁场激发装置均包含平行设置的两个亥姆霍兹线圈,所述亥姆霍兹线圈跨设在道路上,所述亥姆霍兹线圈的两端分别与道路两侧路面固定,所述亥姆霍兹线圈通过电流方向可调的直流电源供电。当电动汽车静止在磁场激发装置中间,电动汽车底部的永磁体磁场与磁场激发装置的磁场作用产生前进的推力,帮助电动汽车在电池电能不足的情况完成自启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自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革命性的变革。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发展方向,电能相较于其他能源具有清洁性和环保性特点。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充电桩的数量必然在增加,而充电桩占地面积大,需要额外的维护使用较为繁琐。同时,依然无法避免汽车在无充电桩和备用电池的情况下电量耗尽无法行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汽车电量耗尽的情况下实现自启动,并自动行驶、且能实现自动充电的电动汽车自启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自启动装置,包括电动汽车永磁体和沿道路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多组磁场激发装置,所述电动汽车永磁体设置在车辆底部,每组磁场激发装置均包含平行设置的两个亥姆霍兹线圈,所述亥姆霍兹线圈跨设在道路上,所述亥姆霍兹线圈的两端分别与道路两侧路面固定,所述亥姆霍兹线圈通过电流方向可调的直流电源供电。
较为优选的,还包括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的道路无线充电装置,所述道路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均匀铺设在道路之下的多组发射线圈和固定在车辆底部用于切割发射线圈磁场产生充电电流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并联在原边直流母线上。
较为优选的,所述亥姆霍兹线圈为半环状结构,同组的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之间的间距与亥姆霍兹线圈的半径相等。
较为优选的,每个所述发射线圈上均串联接有一个电压补偿回路。
较为优选的,固定在车辆底部的电动汽车永磁体为一对,一对电动汽车永磁体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且两个电动汽车永磁体的磁极朝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电动汽车静止在磁场激发装置中间,电动汽车底部的永磁体磁场与磁场激发装置的磁场作用产生前进的推力,帮助电动汽车在电池电能不足的情况完成自启动。电动汽车以一定速度驶入道路埋入有发射线圈的无线充电区域,电动汽车接收线圈接收到道路发射线圈的磁场能量,由于电磁感应生成充电电流,为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充电,从根本上解决车辆电量不足无法行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亥姆霍兹线圈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射线圈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中:1-亥姆霍兹线圈,2-接收线圈,3-电动汽车永磁体,4-磁场,5-发射线圈,6-电压补偿回路,7-逆变电源,8-直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9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