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限界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0413.X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琳;高林;张辉;易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限界 检测 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轨道限界检测设备,该轨道限界检测设备包括车体,车体用于设置在轨道梁上并可沿轨道梁运动;检测装置,用于通过碰撞方式检测轨道梁周边的障碍物,并且检测装置设置在车体上并且构造为在碰撞障碍物后能够相对于车体活动。该车体能够在轨道梁上连续的运动,也即其上的检测装置能够进行连续的检测,避免了人工抽点检测时会出现的漏测的情况,提高检测的效率,并且当检测装置与障碍物碰撞以后,该检测装置能够相对于车体活动,避免对侵入的障碍物造成破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轨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限界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轨道及其附属设施安装后,为避免设施或者物体侵入行车空间而危及正常的行车安全,需要对轨道沿线两侧如信号杆、信号箱以及轨道内侧下方的应答器、计轴、充电刀头等,进行限界检测。
现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目测,并结合量尺抽点检测等进行判断,由于这种检测方式效率低、容易造成漏测、误测,并且无法对轨道进行有效地连续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限界检测设备,该轨道限界检测设备检测效率高、能够有效地连续性检测,避免漏测、误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轨道限界检测设备,所述轨道限界检测设备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用于设置在轨道梁上并可沿所述轨道梁运动;检测装置,用于通过碰撞方式检测所述轨道梁周边的障碍物,并且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上并且构造为在碰撞所述障碍物后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活动。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上形成有多个卡接部以用于卡接所述检测支架,当所述检测支架与所述障碍物碰撞后,该检测支架发生转动并与所述卡接部脱离,或者所述检测支架固定在所述车体,且所述检测支架由脆性材料制成并构造为当与所述障碍物碰撞后断裂。
可选地,所述车体构造为框架结构,且该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下方且用于设置在两个所述轨道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侧部检测支架和下部检测支架,所述侧部检测支架铰接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车体上形成有多个卡接部以用于卡接所述侧部检测支架,当所述侧部检测支架与所述障碍物碰撞后,该侧部检测支架发生转动并与所述卡接部脱离,所述下部检测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下方,所述下部检测支架由脆性材料制成并构造为当与所述障碍物碰撞后断裂。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用于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多个导向轮用于与两个所述轨道梁的内侧形成滚动摩擦。
可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制动件,所述制动件适于与所述轨道梁的内侧压紧。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构造为U形卡槽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U形卡槽包括构造为弧形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所述侧部检测支架的支架梁卡接在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靠近所述U形卡槽开口的一端分别形成有外扩的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上形成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把手包括沿所述轨道梁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支撑臂,以及构造为U形结构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的开口端与所述支撑臂垂直连接。
可选地,所述轨道限界检测设备的左右两侧形成为对称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04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配制罐
- 下一篇:一种用于物料桶的磁性异物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