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铝式汽车用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1636.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良;杨振兴;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1/2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铝式 汽车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铝式汽车用散热装置,其设有散热芯板,所述的散热芯板由多个扁管和多个翅片组成,特征在于散热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对称面上设有并列的扁管穿过槽,散热芯板中的扁管的一端穿过进液集液管上的扁管穿过槽与进液集液管通过钎焊相焊接,扁管的另一端穿过出液集液管上的扁管穿过槽与出液集液管通过钎焊相焊接,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的两端分别经堵帽进行封堵,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的管体上分别设有挡槽,挡槽内设有挡板,挡板将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分为水冷部和油冷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的全铝式汽车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市场上的汽车散热器多为铝-塑汽车散热器,塑料水室与铝质主板之间采用压装方式固定,其缺陷在于汽车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压装处容易松动,造成散热器渗漏等质量问题,影响汽车散热器的正常使用;塑料水室与铝质主板之间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其缺陷在于汽车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挤压、高低温交替等影响造成橡胶密封圈寿命降低;塑料水室加工工艺繁琐复杂且可再生利用率极低,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目前的汽车散热器与油冷器为两个独立的个体,汽车散热器多为铝塑结构,存在占用空间大、易渗漏、易老化等缺点;油冷器作为单独的部件安装在散热器表面或冷凝器表面,而散热器或冷凝器散发热量会直接影响到油冷器的散热效果,特别是散热器和油冷器作为两个个体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的全铝式汽车用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铝式汽车用散热装置,设有散热芯板,所述的散热芯板由多个扁管和多个翅片组成,所述的扁管相互并列间隔排列,相互间隔排列的扁管之间经翅片相互连接形成整个散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所述的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对称面上设有并列的扁管穿过槽,所述的散热芯板中的扁管的一端穿过进液集液管上的扁管穿过槽与进液集液管通过钎焊相焊接,所述的扁管的另一端穿过出液集液管上的扁管穿过槽与出液集液管通过钎焊相焊接,所述的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的两端分别经堵帽进行封堵,所述的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的管体上分别设有挡槽,所述的挡槽内设有挡板,挡板将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分为水冷部和油冷部,所述的水冷部的进液集液管上设有与进液集液管相连通的进液管,水冷部的出液集液管上设有与出液集液管相连通的出液管,水冷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与水冷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油冷部的进液集液管上设有与进液集液管相连通的进油管,油冷部的出液集液管上设有与出液集液管相连通的出油管,油冷部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与油冷系统相连接,水冷散热和油冷散热在同一散热芯板的两部分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的管体上分别设有两个挡槽,两个挡槽的位置设在其中一个扁管的两侧,所述的两个挡槽内分别设有挡板,挡板通过挡槽伸进进液集液管或出液集液管内的扁管的两侧与进液出液管和出液集液管密封连接,两个挡板将水冷部的液体与油冷部的液体分隔开,其中一个挡板损坏不会造成油水混合,可及时修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液集液管和出液集液管上分别设有与机体相连接的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将该散热装置安装在机体的特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与水冷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的水冷系统中设有加水口,加水口设在水冷系统中,可以减少散热装置上的开口,继而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与水油部的进油管和出油管相连通的油冷系统中设有加油口,加油口设在油冷系统中,可以减少散热装置上的开口,继而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翅片呈波浪形,波浪形翅片的两侧分别与扁管相连接,撒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1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