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与支座间隙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3905.9 | 申请日: | 201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1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超;樊文堂;诸萍;李江;陈青生;刘桂林;张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0 | 分类号: | B60G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客车 钢板 弹簧 支座 间隙 调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与支座间隙调整装置,固定端支座及吊耳端支座分别与车架相连接,板簧复合衬套压入钢板弹簧第一片弹簧卷耳内,板簧复合衬套随钢板弹簧固定端置于固定端支座安装臂与悬立臂形成的裆部内,止推衬套嵌入固定端支座悬立臂安装孔,板簧螺栓依次穿过止推衬套和板簧复合衬套与固定端支座安装臂板簧螺栓孔螺纹连接,拧紧板簧螺栓推动止推衬套已消除固定端支座悬立臂与板簧复合衬套的间隙,同时板簧螺栓的螺栓头与固定端支座悬立臂接触面保持一定间隙防止板簧螺栓松动,限位螺栓对支腿衬套做轴向定位。依同样方法分别消除吊耳端支座悬立臂面与吊耳衬套的轴向间隙,吊耳右支腿面与板簧复合衬套的轴向间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与支座间隙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中钢板弹簧绝大部分装用双金属衬套,装用后,限于衬套结构及零部件制造误差因素,衬套与板簧座或吊耳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在此之前虽采用添加调整垫片等法解决但没有彻底消除,且随之带来钢板弹簧、支座与调整垫片相摩擦产生的噪声,该噪声对乘坐舒适性产生一定影响,特别在客车领域,已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有钢板弹簧与支座之间的连接方式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与支座间隙调整装置,克服了板簧衬套与板簧座或吊耳之间形成间隙后难于调整的难题,同时消除钢板弹簧、支座与调整垫片相摩擦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与支座间隙调整装置,包括板簧复合衬套、固定端支座、吊耳端支座、吊耳总成、吊耳衬套、板簧螺栓、止推衬套和限位螺栓,在固定端支座中的固定端支座安装臂上开有固定端支座板簧螺栓孔,在固定端支座中的固定端支座悬立臂上开有固定端支座止推衬套安装孔,止推衬套嵌入所述固定端支座止推衬套安装孔内,板簧复合衬套嵌入纯电动客车钢板弹簧中的第一片弹簧卷耳内,板簧复合衬套的轴向尺寸大于钢板弹簧第一片弹簧的宽度;板簧螺栓依次穿过止推衬套和板簧复合衬套并与固定端支座板簧螺栓孔螺纹连接,限位螺栓对止推衬套作轴向定位;在吊耳端支座中的吊耳端支座安装臂开有吊耳端支座板簧螺栓孔,在吊耳端支座中的吊耳端支座悬立臂开有吊耳端支座止推衬套安装孔,止推衬套嵌入吊耳端支座止推衬套安装孔内,在吊耳总成中的吊耳总成左腿上开有吊耳总成板簧螺栓孔,在吊耳总成中吊耳总成右腿上开有吊耳总成止推衬套安装孔,止推衬套嵌入吊耳总成止推衬套安装孔内,板簧螺栓依次穿过止推衬套和吊耳衬套并与吊耳总成板簧螺栓孔螺纹连接,限位螺栓对止推衬套做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止推衬套的外径对应与固定端支座板簧螺栓孔的内径、吊耳端支座板簧螺栓孔的内径以及吊耳总成板簧螺栓孔的内径间隙配合,板簧螺栓的外径对应与止推衬套的内径、板簧复合衬套的内径以及吊耳衬套的内径采用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止推衬套上开有止推衬套限位凹槽,止推衬套限位凹槽轴向中心点与止推衬套的轴向中心点重合,止推衬套限位凹槽与限位螺栓间隙配合,止推衬套限位凹槽两端呈圆弧状,设于止推衬套限位凹槽的两端的第一限位凹槽圆弧和第二限位凹槽圆弧沿止推衬套径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螺栓依次穿过止推衬套和吊耳衬套并与吊耳总成板簧螺栓孔螺纹连接,止推衬套中的止推衬套立面与板簧复合衬套中的第一板簧复合衬套立面接触,板簧复合衬套中的第二板簧复合衬套立面与固定端支座中的固定端支座安装臂立面接触,拧紧板簧螺栓,并使得板簧螺栓中的板簧螺栓螺栓头推动止推衬套沿板簧螺栓做轴向移动并以消除固定端支座中第一固定端支座悬立臂面与板簧复合衬套中第一板簧复合衬套立面之间的轴向间隙。
依同样方式:
拧紧板簧螺栓,板簧螺栓中的板簧螺栓螺栓头推动止推衬套沿板簧螺栓做轴向移动以消除吊耳端支座中的第一吊耳端支座悬立臂面与吊耳衬套中的吊耳衬套立面之间的轴向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3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