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加强型副车架和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5355.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陈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R19/02;B62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84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加强型 车架 结构 卸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强型副车架和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结构,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板、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和车厢底板,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防撞结构;所述车厢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前侧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车厢底板相连,所述副车架的后侧通过转动轴与所述车厢底板的后侧枢接;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贴覆于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外侧的第一防撞区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撞区外侧的第二防撞区,所述第一防撞区与第二防撞区均为空心结构。其显著效果是:通过加装了类蜂窝结构,有效分散所受撞击力,提高了车厢的防撞性能;同时副车架上通过设置了加强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副车架的强度与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自卸车轻量化车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强型副车架和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道路行驶安全性的法规愈加完善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内各执法部门对自卸车超限超载的处罚也愈加严厉。如何能够降低自卸车辆自身重量,以及能够获得更高的载质量并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已成为国内自卸车产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因此,轻量化是自卸车厢发展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有人提出了铝制结构的栏板车,对于铝制的车厢来说,虽然可以节约能源,但是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车厢越长,用来安装货箱举升油缸、货箱翻转动轴支座及支撑货箱的纵梁的副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就越难以保证。同时,铝制车厢由于材料的限制,容易遭受撞击的车厢侧底部位置总是容易出现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强型副车架和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结构,通过在车厢容易受撞击的下侧部加装类蜂窝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分散所受撞击力,提高车厢的防撞性能;同时副车架上通过设置了加强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副车架的强度与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加强型副车架和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板、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和车厢底板,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还通过过渡连接板相连,在所述过渡连接板的外侧覆设有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空心防撞结构;所述车厢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前侧通过顶升机构与所述车厢底板相连,所述副车架的后侧通过转动轴与所述车厢底板的后侧枢接;
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贴覆于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外侧的第一防撞区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撞区外侧的第二防撞区,所述第一防撞区与第二防撞区均为空心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防撞区由多个截面为多边形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二防撞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撞区的中部,且凸出于所述第一防撞区设置;
所述副车架包括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车架纵梁与第二车架纵梁,在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与第二车架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与第二车架纵梁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的多空腔结构,且所述第一车架纵梁与第二车架纵梁的结构一致,其中,所述第一车架纵梁的上下两侧均向其左右两侧延伸形成凸沿,在上下两侧的所述凸沿之间形成容置槽,在该容置槽的前侧、中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所述容置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一加强板与第二加强板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和所述凸沿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防撞区与第二防撞区的连接处采用弧面过渡,所述第二防撞区的突出部分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区从上到下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腔、第二防撞腔、第三防撞腔、第四防撞腔与第五防撞腔,其中所述第一防撞腔与所述侧车厢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五防撞腔与所述车厢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撞腔、第二防撞腔、第三防撞腔、第四防撞腔与第五防撞腔连接后呈C字形,所述的第二防撞区连接于所述第三防撞腔与第四防撞腔之间,且该第二防撞区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防撞腔的中部与第四防撞腔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5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