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通用的新型涵道式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9906.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2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霖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B64C27/20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地址: | 523039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通用 新型 涵道式 无人 飞行器 | ||
一种水陆通用的新型涵道式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机身中心开设有竖直升力涵道,升力涵道内设有升力系统,机身对角位置对称开设有两水平推进涵道,两推进涵道内分别设有推进系统;升力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升力涵道侧壁的电机支座,电机支座中安装有升力电机,升力电机的输出轴呈竖直状态,且其上端安装有升力桨叶;推进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推进涵道内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推进电机,其前端安装有推进桨叶;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无人飞行器采用了涵道式布局方式,大大提高了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将升空与推进两个步骤分为两个单独的系统过程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难度,同时增强了无人飞行器的操作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通用的新型涵道式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飞行器的迅速发展,诸如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等新型的无人飞行器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无人直升机型飞行器以其机动性强、航时长,在目前国内外的无人机市场上备受青睐,其中,现在流行的多旋翼无人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受控性好、机动性强的优点,迅速成为当前主流无人飞行器。但是该类型无人机的桨叶较小、桨叶的风能转化率较低,升力较小且飞行速度较慢,极易受气候影响,飞行稳定性不高,这严重的制约着无人直升机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无人飞行器的用途也在不断地拓展,已经广泛用于军事、航拍、测量、救援等领域,现有无人飞行器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尤其是使用环境、使用条件变化时,传统结构的无人机难以满足复杂环境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陆通用的新型涵道式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中心开设有竖直升力涵道,所述的升力涵道内设有升力系统,机身对角位置对称开设有两水平推进涵道,所述的两推进涵道内分别设有推进系统,所述的两推进系统在推进涵道内呈中心对称分布;机身下端面设置有起降系统;
所述的升力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升力涵道侧壁的电机支座,所述电机支座中安装有升力电机,所述升力电机的输出轴呈竖直状态,且其上端安装有升力桨叶,所述升力桨叶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整流锥,电机支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整流锥;
所述的推进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推进涵道内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推进电机,所述推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推进涵道中轴线重合,且其前端安装有推进桨叶;
所述的起降系统包括固定于机身底部的将所述机身托起的四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起落块。
优选地,所述的机身为扁平方形盒装结构,所述的机身长和宽为400-600mm,厚度为70-90mm。
优选地,所述的升力涵道直径为200-400mm,推力涵道直径为60-80mm。
优选地,所述的推进桨叶的直径为升力桨叶直径的0.3倍。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无人飞行器采用了涵道式布局方式,大大提高了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效率,将升空与推进两个步骤分为两个单独的系统过程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难度,同时增强了无人飞行器的操作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专利中无人飞行器的起降系统适用性较强,不管是普通地面还是江海湖泊水面或者是山地地形,本实用新型专利均可使用,一机多用的优点降低了实际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升力系统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无人飞行器的推进系统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霖,未经刘锦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9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桶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捷易拆洗的喂料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