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装置、转向系统及自动驾驶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5076.2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2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石添华;古亮;陆巍;肖永毅;周朝锋;苏一郎;王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装置 系统 自动 驾驶 | ||
1.一种转向装置,包含:
一支架;
一第一输入构件,以相对所述支架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支架上,包含一沿第一方向延展的第一输入轴、以及一能够与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的第一转向部;及
一第一输出构件,包含啮合于第一转向部的第二转向部、以及一与第二转向部能够同步转动的第一输出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装置包含一以相对所述支架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支架上的第二输入构件,所述第二输入构件包含有一联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第二输入轴;
所述第一输出轴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的转动从第二方向上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构件通过一轴承座支撑于支架上;所述转向装置包含有第一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包含:
第三转向部,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能够同步转动;及
第四转向部,啮合于所述第三转向部、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含一底座和一以相对所述底座能够拆卸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有第一转向部、第二转向部以及第一传动构件的收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含一底座和一以相对所述底座能够拆卸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有第一转向部和第二转向部的收纳腔。
5.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转向装置、联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第一驱动机构、联接于第二输入轴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联接于第一输出轴的转向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构造成能够操作性地驱使第一输入轴转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方包含有电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具有一联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的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二传动构件包含:
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能够同步转动地联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能够同步转动地联接于所述第二输入轴;及
第三传动件,用于联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沿第二输入轴的延展方向,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间具有预设的间距;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含有电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用于联动车上的转动桥并带动转动桥转动,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一十字万向联接构件联动所述转向机构,所述十字万向联接构件包含:
一第一轴叉,联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
一第二轴叉,联接于所述转向机构;以及
一万向轴叉,用于联动所述第一轴叉和所述第二轴叉;
所述第一轴叉包含具有沿周向间隔配置且套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外周的复数个轮齿的第一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第一输出轴方向延展的开槽,所述轮齿构造为能够在所述开槽沿第一输出轴的周向的间距减小时夹紧所述第一输出轴。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构成为沿第二方向较长。
10.一种自动驾驶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辆本体以及配置于车辆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转向系统,所述转向装置、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转向机构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车辆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50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