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9881.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8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利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5/02;F01N13/18;F01N13/14;F01N3/021;B60H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57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尾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侧端连接有进气管,且第一固定壳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的侧端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第一固定壳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壳的底部边缘处对应第一橡胶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且便于安装与拆卸,进而便于对内部的构件进行清理,且通过在连接处设置橡胶垫,提高了尾气处理装置的密封性能,并能够在冬天时对尾气的部分热量吹至车体内部进行供暖,进而对尾气的余热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利用,同时能够使尾气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热量排出,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因此,如何对汽车的尾气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尾气处理装置的汽车消音器(授权公告号 CN207212437 U),该专利技术通过催化转换器实现对尾气的净化效果,且在另一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授权公告号 CN 207332987 U),该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氧化钛纳米涂层板配合透光装置,可以使氧化钛纳米涂层板在紫外线下可以吸附净化尾气,吸附效果好,可以重复利用,使用寿命长,通过设置有过滤液和石墨栅栏,可以初始过滤了悬浮大颗粒和部分油雾,进一步提高净化率和氧化钛纳米涂层板使用寿命,但由于拆卸不便,进而不便于对内部的构件进行清理,也不能实现在冬天时对尾气的部分热量吹至车体内部进行供暖,进而无法对尾气的余热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利用,同时没有设置水箱,不便于使尾气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热量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侧端连接有进气管,且第一固定壳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的侧端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第一固定壳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壳的底部边缘处对应第一橡胶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两侧壁靠近第一橡胶垫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固定壳的两侧壁靠近第二橡胶垫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固定壳的内部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壳的内部靠近出气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壳的顶部并排插设有热管,所述热管的外部位于第二固定壳的上方套接有保温管,且热管的顶部插设在储热箱的内部,所述储热箱的一侧端安装有风扇,且储热箱的顶端靠近风扇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顶端连接在水箱的底部,且第一输气管的外部靠近储热箱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气体电磁阀,所述储热箱的另一侧端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外部连接有第二气体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壳的内部靠近第二过滤网的一侧安装有催化转换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与第一固定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与第二固定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壳与第一固定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第一气体电磁阀和第二气体电磁阀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管为一种聚氨酯泡沫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管的外部位于第二固定壳的顶部靠近储热箱的底部位置处均安装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利,未经罗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9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