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压式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2716.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1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徐莹;刘大洋;张振东;陈卓;刘晓东;杜雁鹏;韩坤林;唐定梅;王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65;G01N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压式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属于混凝土结构内缺陷检测设备领域。该采集装置中的采集器设置有多个,激振器与多个采集器按几何排列构成“小排列”检测装置,当激振器通过瞬态冲击结构表面产生弹性波,各采集器均接受沿介质传播弹性波,每次激励形成同源多道弹性波数据,即可获取多源多道弹性波数据体。相对超声波对测法,不需要多个检测面;相对超声波平测法,可确定内缺陷位置;相对地质雷达法,不受内部钢筋等金属物影响;相对传统冲击回波法,改变了单通道观测系统检测效率低、数据量少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冲击响应主观影响,提升了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结构内缺陷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虽然我国土建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检测试验手段在不断创新,但混凝土缺陷,特别是混凝土内部缺陷,如内部孔洞、疏松或分层等,仍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这类缺陷对结构的强度、耐久性、防渗性等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缺陷无法直观检查,常规破损检测方法既会损伤建筑结构,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也无法实现对结构的全面检查。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可以在不损伤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检测混凝土的内部缺陷。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超声波法、地质雷达法、冲击回波法。
其中,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具有探测距离大、不破坏结构性能、探伤灵敏度较高、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该方法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多个检测面,进行多次检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检测效率较低。
雷达法主要是根据混凝土内部介质之间电磁性质的差异来工作的,差异越大,反射波信号越强。但是,该方法的探测深度一般较浅。此外,该方法受钢筋低阻屏蔽作用影响较大,尤其是钢筋等。
冲击回波法是用一钢珠冲击结构混凝土的表面,从而在混凝土内产生一应力波,当该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即混凝土内部缺陷或混凝土地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接收这种反射波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得到其频谱图,频谱图上突出的峰值就是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部曲线或混凝土地面的发射形成的,根据其峰值频率可计算出混凝土缺陷的位置或混凝土的厚度。由于该方法采用单面测试,特别适合于只有一个测试面如路面、护坡、底板、跑道等混凝土的检测。该方法在测试能力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目前,单点式冲击回波仪的检测效率低,不适合大范围连续检测;虽然扫描式冲击回波仪通过采用滚动接触式传感器实现了连续检测,提高了测试效率,但由于传感器与测试面是滚动接触,它们之间的耦合状态会相对变差,因而测试的范围和精度会自然降低。
(2)对冲击回波测试信号进行合理分析并有效地提取信号的特定信息,一直较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尤其是传统方法采用的单通道采集,数据量少,人工或机械冲产生应力波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数据处理方式单一,检测结果离散性大,效果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冲击回波技术的应用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改变单通道检测系统检测效率低、数据量少的问题,降低冲击响应的主观影响,提升检测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2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筒灌浆饱和度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手机放置槽结构及电子设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