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8301.7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4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岳国生;米永杰;申建宏;马强;张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20 | 分类号: | B60L53/20;B60L58/10;B60L58/26;B60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集成化 pdu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可实现将DC/DC转换器、整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源分配单元集成一体化设置,只需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便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该系统的轻量化,减少了部件的占用空间,可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投入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整车热管理系统、DC/DC和PDU系统均为三个独立的部件,并各自有不同的中央处理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的设置不仅占用较多空间,不能以PDU为核心来整合其他部件,无法实现部件的集成化以及轻量化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整车热管理系统、DC/DC和PDU系统均为三个独立的部件从而无法实现部件的集成化以及轻量化特点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集成化PDU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EMC滤波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EMC滤波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监测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分配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显示屏通过无线与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与中央处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电压监测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8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