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体爬坡式斜向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0184.8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辛海京;齐玉顺;白雪良;辛文韬;王春红;于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00 | 分类号: | B66D1/00;B66D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体 爬坡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体爬坡式斜向运输装置,包含设置在山脚的山底平台、设置在山顶的山顶平台、连接于山顶平台和山底平台间的运输轨道、连接于运输轨道和山体间的支撑桩以及连接于山顶平台上的牵引系统;牵引系统包含卷扬机、连接于卷扬机临近运输轨道一侧的立架、连接于立架上的一组滑轮以及连接卷扬机、立架、滑轮和运输车的钢丝绳;运输轨道包含轨道、垂直连接于两轨道间并间隔设置的传动轴以及连接于传动轴上的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轨道根据山体的倾斜度并利用支撑桩进行运输时轨道倾斜度的设定,利于保证斜向运输的安全;且通过在轨道上设置传动轴和传送带,便于运输条状或块状的整体性建筑材料,进而节省施工时间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体爬坡式斜向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设计多样化的发展,为体现建筑的美观性和居住的适宜性,除在传统的地面上设计和建设房屋外,有一些建筑选择在山顶或山腰上建设。在山体上建设的房屋建筑可更好的体现设计感,让人感到返璞归真的感觉;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建筑材料运至施工地点,而施工地点所在的山体顶部或山腰,对于采用塔吊运输建筑材料不经济,而且山区施工机械用电负荷小,无法带动塔吊运行;采用汽车运输建筑材料,因道路狭窄或多弯道不便运输条状或板状型材(如预制内外墙板,ALC墙板等);此外,传统的斜向运输装置,也未考虑山体的陡峭和运输型材的多样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体爬坡式斜向运输装置,用以解决山体上斜向运输、多种建筑材料的分类运送以及运输装置的便捷安装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体爬坡式斜向运输装置,包含设置在山脚的山底平台、设置在山顶的山顶平台、连接于山顶平台和山底平台间的运输轨道、连接于运输轨道和山体间的支撑桩以及连接于山顶平台上的牵引系统;
所述牵引系统包含卷扬机、连接于卷扬机临近运输轨道一侧的立架、连接于立架上的一组滑轮以及连接卷扬机、立架、滑轮和运输车的钢丝绳;
所述运输轨道包含两平行设置的轨道、垂直连接于两轨道间并间隔设置的传动轴以及连接于传动轴上的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分段拼接而成,轨道长向倾斜度适应运输车设计爬坡倾斜度;两轨道间距离适应运输车上车轮间距离;所述运输车前部设置有牵引扣,牵引扣中穿接钢丝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桩底部与山体通过现浇混凝土基础预埋连接,支撑桩侧向设置有斜撑;支撑桩顶部高度适应轨道设计爬坡高度和倾斜度。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两端连接于轨道内侧,且传动轴端部与轨道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刻痕或防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山底平台和山顶平台顶面均水平设置,山底平台和山顶平台顶面分别与运输轨道连接处斜向和弧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包含斜向杆和连接于斜向杆与山顶平台间的立柱,所述斜向杆倾斜度适应运输车设计爬坡倾斜度。
进一步的,一组滑轮至少包含连接于立架临近卷扬机一侧的定滑轮和立架临近运输轨道一侧的动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在立柱上,所述动滑轮设置在斜向杆临近运输轨道一侧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自卷扬机依次连接定滑轮、动滑轮和运输车;或钢丝绳自卷扬机依次连接定滑轮、动滑轮和传送带上的运输材料;所述运输材料为条状型材或块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0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墙体绿化维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林业苗木移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