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式联拉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2014.3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平;李越;黄强;张李清;杨金波;阮哲峰;郭宇晗;楼永;郦天俊;张凌莎;周松涛;赵海;蒋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22 | 分类号: | B21C1/22;B21C1/28;B21C1/30;B21C3/02;B21C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任翠月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履带式联拉机组,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提高了生产出的管材的质量,能够生产长度极长的管材,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联拉机组,包括两个履带联拉机,后侧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出端,前侧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入端,所述两个履带联拉机之间设有用于平衡管材传输速度的直线补偿装置,所述履带联拉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侧设有用于夹持、拉拔管材的履带组件,后侧的所述履带联拉机的管材进入端设有用于管材成型、调节管材输出方向的模具组件,所述上下两个支撑架之间设有可移动的钳嘴装置,所述钳嘴装置用于夹持伸入所述机架的管材端部,并拉动管材移动完成初始的拉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履带式联拉机组。
【背景技术】
拉拔是用外力作用于被拉金属的前端,将金属坯料从小于坯料断面的模孔中拉出,以获得相应的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塑性加工方法。
先生产粗管材,再将粗管材通过拉拔为细管材,经过拉拔后,管坯将会变得更长,直径变小,管壁变薄,生产较短的粗管材较为容易,而直接生产较长的细管材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因此通过拉拔的方式生产管材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现有技术中拉拔设备为直接将管材印入拉拔机进行拉拔,生产的管材长度有着一定的限制,并且生产的管材质量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履带式联拉机组,提高了生产出的管材的质量,能够生产长度极长的管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履带式联拉机组,包括两个履带联拉机,后侧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出端,前侧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入端,所述两个履带联拉机之间设有用于平衡管材传输速度的直线补偿装置,所述履带联拉机上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侧设有用于夹持、拉拔管材的履带组件,后侧的所述履带联拉机的管材进入端设有用于管材成型、调节管材输出方向的模具组件,所述上下两个支撑架之间设有可移动的钳嘴装置,所述钳嘴装置用于夹持伸入所述机架的管材端部,并拉动管材移动完成初始的拉拔。
前端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入端,后端的履带联拉机为管材输出端,两个履带联拉机通过履带组件夹持并传递管材,后端的履带联拉机拉动的管材在经过模具组件的挤压成型后,将管材拉拔制造成符合尺寸需求的成品,管材的拉拔速度应当略小于或等于管材的输出速度,才能保证拉拔后管材的管径、壁厚均匀,经过直线补偿装置的调节,能够平衡管材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速度,钳嘴装置能在拉拔的初始阶段时,能够夹持住管材的端部,之后伴随着钳嘴装置的移动,完成初始阶段的管材拉拔,随后开始正常拉拔管材。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组件包括外履带,所述外履带上设有带有模具槽的联拉模具,拉拔时管材位于所述模具槽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外履带之间设有内履带,所述外履带与所述内履带滚动接触以减小所述外履带传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带有联拉模具的履带板能够夹住、拉拔管材,直接与支撑架接触的外履带在拉拔管材时,会与支撑架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摩擦力,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对支撑架以及外履带有着较大的磨损,还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并且克服摩擦力需要消耗不少的能源,内履带位于外履带和支撑架之间,外履带在内履带外侧传动,外履带与内履带之间为滚动接触,因此外履带在内履带外侧传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低,消耗的能源降低,外履带与内履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从而造成的磨损也会更少。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右方设有双输出同步减速机,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外履带配合的链轮,所述双输出同步减速机与所述链轮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外履带的传动由链轮控制,而链轮需要有传动轴传递转动才能转动,支撑架在移动时链轮也会随其同步移动,因此传动轴的选择为万向联轴器,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在支撑架和链轮移动时依然保持着双输出同步减速机与链轮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铜加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2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大棚外墙自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车载空气净化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