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5227.1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邵景东;吴瑜凡;王毅谦;孙秀兰;崔思宇;崔放超;吴福平;郭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底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流道,流道两端正对的流道板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的插孔,流道中部正对的流道板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的插孔,两个流道中部之间的流道板上设有毛细管道。本实用新型将设置两条流道,分别培养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利用毛细管道形成的张力阀道实现了对两种细胞的非直接接触共培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现有的微流控芯片无法实现肥大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批量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底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流道,流道两端正对的流道板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的插孔,流道中部正对的流道板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的插孔,两个流道中部之间的流道板上设有毛细管道。
两条流道的长度相等,两条流道的端部两两相对。
端部插孔的直径大于中部插孔的直径。
还包括键合在流道板下方的镀金硅片板,端部插孔与中部插孔之间的镀金硅片板上镀有一组金电极,该组金电极包括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全部位于流道内,工作电极通过电镀导线连接镀金硅片板顶面侧边的金手指,对电极部分位于流道内,对电极通过电镀导线连接镀金硅片板顶面侧边的金手指。
对电极为半圆环状电极,对电极的凹面与工作电极相对。
金手指位于镀金硅片板顶面侧边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设置两条流道,分别培养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利用毛细管道形成的张力阀道实现了对两种细胞的非直接接触共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镀金硅片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流道板1以及键合在流道板1下方的镀金硅片板2。
如图2所示,流道板1底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流道3,两条流道3的长度相等,两条流道3的端部两两相对,流道3两端正对的流道板1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3的插孔4,流道3中部正对的流道板1顶面上开有连通流道3的插孔4,端部插孔4的直径大于中部插孔4的直径,两个流道3中部之间的流道板1上设有毛细管道5。
流道板1的长度为44670.83 μm,宽31200 μm,厚4 mm;流道3的宽度为1000 μm,长31673.16 μm;端部插孔4的直径为2500 μm,通过端部插孔4向流道3注入细胞悬液、培养液以及食源性致病菌悬液;中部插孔4的直径为2000 μm,用于插入微型Ag/AgCl参比电极,毛细管道5管径为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未经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5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化学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接件的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