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座椅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6550.7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2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史文库;张曙光;江逸飞;陈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2;B60N2/54;H02N2/18;H02K35/02;H02K35/04;F16F13/00;F16F9/53;F16F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许小东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悬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悬架,包括:悬架上底板,其为相连接的座椅部和靠背部;悬架下底板,其间隔对应设置在悬架上底板的一侧;悬架顶板,其设置在靠近靠背部处,且一端与悬架下底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两个悬架侧板,其分别支撑在悬架上底板及悬架下底板的两侧;弹簧下底板,其与靠背部的一侧垂直连接;磁流变减振器,其支撑在悬架顶板与弹簧下底板之间;第一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固定支撑在座椅部的一侧;两个压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分别设置在第一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悬架侧板连接;第二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可拆卸的支撑在悬架上底板及悬架下底板之间,且设置在弹簧下底板的一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座椅悬架。
背景技术
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会通过车身传递至座椅,对驾乘人员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长时间受到较强的振动冲击会造成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为减少振动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逐渐发展并得到应用,综合考虑结构复杂程度和运行成本,半主动隔振技术结构简单、能耗较低,且当半主动减振器失效时可作为被动悬架使用,不影响座椅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与其他类型阻尼可调减振器相比,磁流变减振器具有阻尼力大、能耗低、响应迅速、可逆性好等优点,在豪华轿车和高档SUV车辆上应用较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磁流变减振器在车辆座椅上的应用趋势从豪华乘用车发展至平价轿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市场应用越来越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座椅悬架,其充分利用悬架座椅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方向的振动能量,通过多个能量转换机构转换为电能,并能够供给磁流变减振器,不仅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储存和利用,同时对座椅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抑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用座椅悬架,包括:
悬架上底板,其包括相连接的座椅部和靠背部;
悬架下底板,其间隔对应设置在所述悬架上底板的一侧;
悬架顶板,其一端与所述悬架下底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且设置在靠近所述靠背部处;
两个悬架侧板,其分别支撑在所述悬架上底板及所述悬架下底板的两侧;
弹簧下底板,其与所述靠背部的一侧垂直连接,且支撑在所述悬架上底板及所述悬架下底板之间;
磁流变减振器,其支撑在所述悬架顶板与所述弹簧下底板之间;
第一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固定支撑在所述悬架上底板及所述悬架下底板之间,且设置在所述座椅部的一侧;
两个压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悬架侧板连接;
第二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其可拆卸的支撑在所述悬架上底板及所述悬架下底板之间,且设置在所述弹簧下底板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包括:
永磁铁支撑板,其具有多组凹槽,且固定在所述悬架下底板的一侧;
多个永磁铁,其对应镶嵌在所述凹槽内;
多个主动线圈支撑板,其固定在所述悬架上底板的一侧,且分别设置在每组所述凹槽之间;以及
多个主动线圈,其分别缠绕在所述主动线圈支撑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磁电式能量转换机构包括:
多个线圈支撑板,其相对应的固定在所述悬架侧板的内侧及所述悬架下底板的一侧;
多个线圈,其分别缠绕在所述线圈支撑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6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动式抗震机柜
- 下一篇:一种钢丝线批量自动缠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