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发声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1877.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7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岳世;林忠洋;刘驰中;古宜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福根;付文川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发声 模块 | ||
1.一种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发声组件,用以输出一第一频率音场,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具有一发声区域,所述发声区域具有一中心位置;以及
一第二发声组件,用以输出一第二频率音场,所述第二发声组件为平面式发声组件,所述第二发声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输出音场方向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发声组件至少遮蔽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发声区域的中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发声区域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区域被所述第二发声组件遮蔽的面积小于所述发声区域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的所述发声区域被所述第二发声组件遮蔽区域的宽度,介于所述发声区域直径的1/10至8/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发声区域被所述第二发声组件遮蔽区域的宽度,介于所述发声区域直径的1/6至1/3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和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在所述音场输出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发声区域直径的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和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在所述音场输出方向的距离介于所述发声区域直径的1/10至1/5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为动圈式单体,所述第二发声组件为压电式薄膜发声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具有一振膜及一音圈,所述振膜朝向所述音场输出方向一侧的表面形成所述发声区域,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振膜相对于所述第一发声组件输出音场方向的一侧面;所述音圈呈环状,所述发声区域以所述音圈为分界,区分为位于所述音圈外侧的第一发声区域,和位于所述音圈内侧的第二发声区域;所述发声区域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发声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发声区域被所述第二发声组件遮蔽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声区域直径的8/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被设置成朝向所述第一发声组件的所述音场输出方向突出或凹入的弧形片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具有一压电薄膜及两导电层,其中两所述导电层贴附于所述压电薄膜相对的两侧面,两所述导电层和一音源信号电性连接,使得所述音源信号的电压能够传导到两所述导电层,而使得所述压电薄膜因逆压电效应产生震动,藉以产生声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组件进一步包括两环状导体和两框体,两所述环状导体呈环状,且两所述环状导体分别通过导电胶贴合于两导电层相对于所述压电薄膜一侧面的外围,而使得两所述环状导体和两所述导电层的外围形成电性连接;两所述环状导体分别和所述音源信号连接,而使得所述音源信号通过两所述环状导体传导到两所述导电层的外围;两所述框体设置于两所述环状导体相对于两所述压电薄膜的一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18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