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8140.7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4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邵太春;李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集思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9/08;B66C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兰仙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扶梯 桁架 龙门 行走 模组 | ||
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壳体内安装有行走组件和设置在行走组件两侧的导向组件;行走组件包括槽形安装架,槽形安装架下方设有行走齿轮,槽形安装架上设有减速机,减速机上方设有电机,电机与行走齿轮传动连接;导向组件包括第四安装座,第四安装座内设置有导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桁架行走,调整幅度可控制,调节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避免了吊起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扶梯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电梯、扶手电梯、电扶梯,是带有循环运行阶梯的一类扶梯,是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运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自动扶梯一般是斜置,行人在扶梯的一端站上自动行走的梯级,便会自动被带到扶梯的另一端,途中梯级会一路保持水平,扶梯在两旁设有跟梯级同步移动的扶手,供使用者扶握,自动扶梯可以是永远向一个方向行走,但多数都可以根据时间、人流等需要,由管理人员控制行走方向,另一种和自动扶梯十分类似的行人运输工具,是自动人行道,两者的分别主要是自动行人道是没有梯级的,多数只会在平地上行走,或是稍微倾斜。
目前,在自动扶梯的生产过程中,车间安装需要调整扶梯桁架的前后位置,传统的调整方式就是通过吊钩吊起再放下,前后位置调整幅度太大,需要多次调节,桁架重量较大,多次吊起费时费力,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就想到了在桁架上设置一些辅助龙门并在龙门下安装行走装置来实现桁架位置的前后调节。因此,先设计了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桁架龙门的行走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行走组件和设置在所述行走组件两侧的导向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槽形安装架,所述槽形安装架下方设置有行走齿轮,所述槽形安装架上设置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行走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槽形安装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安装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槽形安装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下方设置有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内侧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肘夹,所述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上均开设有上下对应的腰型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三安装座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一竖轴与所述肘夹传动连接,所述竖轴贯穿所述腰型孔设置,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通过横轴传动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四安装座,所述第四安装座内设置有导向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行走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下端,所述行走组件两侧均设置有两组均布的导向组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安装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水平仪和测距传感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行走模组,通过电机带动桁架行走,调整幅度可控制,调节效率高,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力成本,避免了吊起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桁架工装上行走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行走组件示意图一。
图3为行走组件示意图二。
图4为导向组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集思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集思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8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