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及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和避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7081.8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4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钱恭斌;王春琦;冯大权;何春龙;丁晓欢;王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1C21/20;G01S19/48;B64C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李倩竹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基于 激光雷达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人机结构及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和避障无人机装置,能提供多个中心位置的结构,以便无人机的定位部件、操控组件等部件置于最优位置,解决了因无人机的部件无法置于最优位置,信息无法通过激光雷达自动传感而导致的无人机环境感知自主飞行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定位和避障无人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传统的无人机仍依赖于专业人员的操纵,无人机技术存在着环境感知能力、自主飞行能力不足等问题。然而,当前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较为单一,多采用开模设计,其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且结构较为复杂,不能将各部件置于最合适的位置,难以应用多传感器。为了实现让无人机在一个未知环境中进行完全自主定位与导航,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定位系统多依赖于GPS,但是在GPS信号较弱或没有GPS信号的环境下无人机无法实现定位,因此限制了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并且使相对环境中的人员和财产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的支撑结构、基于激光雷达定位的无人机,能提供多个中心位置的结构,以便无人机的定位部件、操控组件等部件置于最优位置,解决了因无人机的部件无法置于最优位置、无人机信息获取效果差而导致的无人机环境感知自主飞行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的支撑结构,包括机架板与脚架,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第三承载板、第一支撑固定组件、第二支撑固定组件、第三支撑固定组件;
第一承载板的反面通过第一支撑固定组件安装于机架板的正面;
第二承载板的正面通过第二支撑固定组件安装于机架板的反面;
第三承载板的正面通过第三支撑固定组件安装于第二承载板的反面。
进一步地,支撑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
进一步地,脚架一端固定于机架板反面,脚架另一端伸出第三承载板所在平面。
进一步地,脚架的另一端设有减震缓冲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机载处理器及无人机的支撑结构;
激光传感器固定于第一承载板的正面;
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第三承载板的反面;机载处理器固定于第三承载板的正面,机载处理器分别与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GPS,GPS固定在机架正面。
进一步地,激光传感器为激光雷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无人机装置的基本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无人机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本构成图。
各附图标记表示:
101、支撑柱;
110、第一承载板;111、激光传感器;
120、机架;121、脚架;122、GPS;124、飞行控制单元;125、泡沫海绵;
130、第二承载板;131、数传电台;
140、第三承载板;141、超声波传感器;142、机载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7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智能无线感烟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精密金属件的精密数显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