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1820.6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7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虢超;殷为民;弗兰克.李;安海燕;史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点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54 | 分类号: | H05B6/54;H05B6/62;H05B6/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移动式 电极 解冻 加热 设备 | ||
1.一种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壁(1)和驱动电机(2);所述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还包括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
所述内腔壁(1)合围形成解冻加热空间;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设置在解冻加热空间内的两侧;
所述驱动电机(2)与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机械传动相连;
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下电极组件(4)中电极是指电极天线,能够辐射出设定的电磁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串联或并联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串联时,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接收射频功率,另一端连接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
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并联时,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接上电极或下电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极或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并联第一可变电容;所述第一可变电容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并联时,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的一端接上电极或下电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极或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还包括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所述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设置在解冻加热空间内;
所述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与腔体相连接地;
所述驱动电机(2)与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机械传动相连;
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是形成第一可变电容的部件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包括电容值大小能够调整的叉指电容;
所述叉指电容包括第一金属片结构和第二金属片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的金属片之间互不接触,构成平板电容结构;
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的金属片之间的重叠面积或者距离;
所述的叉指电容是形成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的方式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件(3)包括上电极盖板(5)、上电极(7)以及上电极支撑件(8);
所述上电极支撑件(8)支撑所述上电极盖板(5);所述上电极(7)设置在上电极盖板(5)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组件(4)包括下电极盖板(9)、下电极(11)、下电极支撑件(12);
所述下电极支撑件(12)支撑所述下电极盖板(9);所述下电极(11)设置在下电极盖板(9)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能够
-通过手动控制开关被使用者启闭,从而调节上电极组件(3)、下电极组件(4)、上接地金属件(6)、下接地金属件(10)、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中任一者或任多者组合的位置;和/或
-通过自动控制模块以设定的逻辑启闭,从而调节上电极组件(3)、下电极组件(4)、上接地金属件(6)、下接地金属件(10)、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中任一者或任多者组合的位置。
9.一种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壁(1)和驱动电机(2);所述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还包括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
所述内腔壁(1)合围形成解冻加热空间;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设置在解冻加热空间内的两侧;
所述驱动电机(2)与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机械传动相连;
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下电极组件(4)中电极是指电极天线,能够辐射出设定的电磁波;
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串联或并联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串联时,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接收射频功率,另一端连接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
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并联时,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接上电极或下电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极或接地;
所述上电极组件(3)和/或下电极组件(4)并联第一可变电容;所述第一可变电容与所述上电极(7)或下电极(11)并联时,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的一端接上电极或下电极,另一端接另一电极或接地;
所述包括移动式电极的解冻加热设备还包括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所述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设置在解冻加热空间内;
所述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与腔体相连接地;
所述驱动电机(2)与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机械传动相连;
所述上接地金属件(6)和/或下接地金属件(10)是形成第一可变电容的部件之一;
所述第一可变电容包括电容值大小能够调整的叉指电容;
所述叉指电容包括第一金属片结构和第二金属片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的金属片之间互不接触,构成平板电容结构;
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从而改变所述第一金属片结构与所述第二金属片结构的金属片之间的重叠面积或者距离;
所述的叉指电容是形成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的方式之一;
所述上电极组件(3)包括上电极盖板(5)、上电极(7)以及上电极支撑件(8);
所述上电极支撑件(8)支撑所述上电极盖板(5);所述上电极(7)设置在上电极盖板(5)的一侧;
所述下电极组件(4)包括下电极盖板(9)、下电极(11)、下电极支撑件(12);
所述下电极支撑件(12)支撑所述下电极盖板(9);所述下电极(11)设置在下电极盖板(9)的一侧;
所述驱动电机(2)能够
-通过手动控制开关被使用者启闭,从而调节上电极组件(3)、下电极组件(4)、上接地金属件(6)、下接地金属件(10)、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中任一者或任多者组合的位置;和/或
-通过自动控制模块以设定的逻辑启闭,从而调节上电极组件(3)、下电极组件(4)、上接地金属件(6)、下接地金属件(10)、第一金属片以及第二金属片中任一者或任多者组合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点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点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18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通信塔
- 下一篇: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粉尘检测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