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芯线自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7792.5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7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星波;张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王春云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芯线 自动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芯线自动夹持装置,包括:机台底板、支撑块和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中设有穿芯线导向机构、线芯夹紧机构、芯线末端定位机构和芯线自动错位机构,夹持装置设于支撑块上,穿芯线导向机构、线芯夹紧机构、芯线末端定位机构和芯线自动错位机构均设于支撑块上,线芯夹紧机构设于穿芯线导向机构内侧,芯线末端定位机构设于线芯夹紧机构远离穿芯线导向机构的一侧,芯线自动错位机构设于芯线末端定位机构后方,且两者相互配合;还包括拉线杆和多芯线,拉线杆设于芯线自动错位机构外侧,拉线杆端部设有夹头,多芯线设于穿芯线导向机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现模组化设计,让其实现自动化生产,自动夹持结构更方便,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芯线自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目前传统的作业方式是操作人员手拿着多芯线对准夹线头后将其插入到对应的夹头内。作业人员需精准的将多芯线穿入对应的夹头内,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技术熟练才能顺利完成,这样的作业方式既费时又费力,同时长期的高强度劳动容易产生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芯线自动夹持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简单、快速、高效率的完成多芯线自动穿入夹头内,来取代原来人工操作,这样省时省力操作更方便,降低了对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并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穿芯线导向机构中设有第一汽缸固定块、穿芯线导向汽缸和芯线导向块,其中,所述芯线导向块上设有用于走线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汽缸固定块安装于支撑块上,所述穿芯线导向汽缸固定于第一汽缸固定块上,所述芯线导向块呈对称式设置,所述芯线导向块设于穿芯线导向汽缸上方,且两者做联动式连接。所述芯线导向块的设置,能够对多芯线进行有利的引导,让其顺利进入后续的机构,从而更好的完成生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芯夹紧机构中设有芯线夹紧汽缸、芯线夹紧机构、芯线夹紧块和芯线弹性导向块 ,所述芯线夹紧汽缸通过第二汽缸固定块固定于支撑台上,所述芯线夹紧机构与芯线夹紧汽缸连接,所述芯线夹紧块设于芯线夹紧机构的上,所述芯线弹性导向块 安装于芯线夹紧块上,且所述芯线夹紧块和芯线弹性导向块 两者相互配合。所述线芯夹紧机构的设置,能够对芯线进行很好的固定,避免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移位,进一步提高其加工的精准性和准确性,提高其产品加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芯线夹紧机构中设有夹紧支撑架和夹紧板,所述夹紧支撑架固定于支撑台上,所述夹紧支撑架位于夹紧板的一侧设有夹紧辅助支撑架,所述夹紧辅助支撑架上设有连接柱,位于夹紧支撑架的外侧设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下部设有U型凹槽,所述夹紧板置于U型凹槽内;
所述夹紧板上设有一组第一调节孔,所述连接柱穿于第一调节孔中,且所述夹紧板通过上下两侧的凸耳与罩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紧支撑架的上部设有一组用于安装芯线夹紧块的调节柱,所述芯线夹紧块的下部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柱穿于第二调节孔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芯线末端定位机构中设有芯线末端定位汽缸、芯线末端定位机构和芯线末端定位块,其中,所述芯线末端定位块上设有用于走线的第二穿线孔;
所述芯线末端定位汽缸通过第三汽缸固定块固定于错位支撑板上,所述芯线末端定位机构与芯线末端定位汽缸连接,所述芯线末端定位块设于芯线末端定位机构的上方,且两者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芯线末端定位机构中设有定位支撑架和芯线末端定位板,其中,所述芯线末端定位板上设有一组第三调节孔,所述定位支撑架位于芯线末端定位板的一侧设有辅助定位架支撑架,所述定位支撑架和辅助定位架支撑架的外侧设有定位罩壳,所述定位罩壳的下部设有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科络普线束技术(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7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