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8002.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8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英;齐甦;崔小鹏;李华寅;白永厚;曾稷威;李庆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江钊芳;刘荣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泥石流 堆积 隧道 防水 固结 结构 | ||
1.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包括隧道的岩土体,其特征在于:隧道的掌子面后方设置有止浆层,止浆层通过灌注混凝土或喷锚混凝土施工而成,当采用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止浆层厚度不小于1m;当采用喷锚混凝土施工时,所喷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30cm;掌子面上设置有2~5圈注浆孔,注浆孔延伸方向与掌子面相垂直,每个注浆孔均沿水平方向平行排列,并呈梅花形布置,且最下层注浆孔距地面距离不小于0.5m,相邻注浆孔之间的距离为950~1050cm;注浆孔内埋设有注浆管,注浆孔深度比注浆管长度长0.5~0.6m;止浆层后方隧道岩壁外围岩土为环状注浆加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为直径φ89~φ140mm的钢管,注浆管管壁上设有直径为Φ8~Φ12mm的孔,孔呈梅花形布置,相邻孔间距为2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管尾端依次设置有定位钢板及止浆阀门,定位钢板上设有通孔,通孔位置与注浆管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孔延伸方向与掌子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用的注浆液为水泥、水、水玻璃和缓凝剂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防水固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注浆加固层长度为17~1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80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