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59787.2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4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锋;梁统胜;付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68;H01M10/6571;B60L58/26;B60L58/27;B60H1/00;B60H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电池 装置 电动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设置在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中,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具有供暖进水口、乘员舱供暖出水口、电池供暖出水口、温控进水口、温控出水口、冷媒进口,在冷媒进口、温控进水口、温控出水口打开且电池供暖出水口关闭时,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为电池冷却回路;在供暖进水口、电池供暖出水口、温控进水口、温控出水口打开且冷媒进口关闭时,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为电池加热回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具有多个接口,省去了连接管路,节省布置空间,通过改变接口的导通状态,可形成电池冷却回路或电池加热回路,从而使动力电池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电池温控系统回路,电池冷却时需要用到电池冷却器,电池加热时需要用到PTC(直接加热)或电池加热换热器(间接加热);而为了降低成本,电池加热往往共用暖风回路的PTC,采用间接加热方式,也就需要增加电池加热换热器和三通水阀。
因为前舱空间过小,电池冷却器、电池加热换热器、三通水阀布置较复杂,且各零件需要单独的支架固定,相互间还要连接水管,占用过多空间,容易造成干涉,影响系统装配工艺和美观,也增加了重量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集成了多个接口,以省去多个零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减小占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的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设置在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中,采暖系统回路中设置有加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具有与所述采暖系统回路连通的供暖进水口、乘员舱供暖出水口、电池供暖出水口、与所述电池温控系统回路连通的温控进水口和温控出水口、与冷媒回路连通的冷媒进口,所述多通阀用于改变所述供暖进水口与所述乘员舱供暖出水口、所述电池供暖出水口的导通状态,且在所述冷媒进口、所述温控进水口、所述温控出水口打开且所述电池供暖出水口关闭时,所述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为电池冷却回路;在所述供暖进水口、所述电池供暖出水口、所述温控进水口、所述温控出水口打开且所述冷媒进口关闭时,所述电池温控系统回路为电池加热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具有供暖进水口、乘员舱供暖出水口、电池供暖出水口、温控进水口、温控出水口和冷媒进口,避免了将多个接口设置在不同零部件上而导致多个不同零部件之间管路连接复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集成了多个接口,集成化程度高,有利于节省布置空间,并且通过改变各个接口的导通状态,可使电池温控系统回路成为电池冷却回路或电池加热回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从而使动力电池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包括:电池换热器、多通阀,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多通阀的壳体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供暖进水口、所述乘员舱供暖出水口、所述电池供暖出水口开设在所述多通阀上,所述温控出水口、所述温控进水口和所述冷媒进口开设在所述电池换热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换热器包括:电池冷却器、电池加热换热器,所述电池加热换热器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内部腔体连通,所述温控出水口开设在所述电池加热换热器上,所述温控进水口和所述冷媒进口开设在所述电池冷却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通阀还具有与所述电池换热器连通的内部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冷媒回路通过所述冷媒进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冷媒回路通过电子膨胀阀在所述冷媒进口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59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农药颗粒剂施药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化疗科室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