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机构及履带式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3015.4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2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泽江;何子夜;牛金鑫;孙玉萍;何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泽江 |
主分类号: | B62D55/075 | 分类号: | B62D55/075;B62D55/08;B62D55/14;B62D55/112;B62D55/108;B62D55/104;B62D55/30;B62D55/125;A61G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40001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机构 履带式 底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驱动机构,包括支承轴、环齿滚筒、左端盖以及右端盖;所述环齿滚筒的左右两端敞口,该环齿滚筒的内壁沿周向加工形成有齿圈;所述左端盖与环齿滚筒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承轴上从左至右依次同轴设置有单向轴承、主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以及从动锥齿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的一种履带式底盘,包括驱动机构及履带式行走系统,所述履带式行走系统包括车架以及至少一个带式行走机构;所述带式行走机构包括履带、主动轮、从动轮、若干支重轮以及至少一个攀爬轮。该驱动机构用于车辆底盘,可实现车辆底盘运行平,同时可在车轮打滑后自动同步复位。本案中的履带式底盘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非常希望广大研究者做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底盘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机构,进一步还涉及一种履带式底盘。
背景技术
汽车、摩托车、残疾人轮椅车、机器人或者农用机械等,所采用的车辆底盘基本包括轮式或者履带两种。采用轮式驱动的车辆底盘,一般均具有至少两个车轮来对车辆底盘进行驱动,如摩托车或者电动平衡车;而采用履带驱动的车辆底盘,一般具有不低于两个钢制轮以对履带进行驱动,最低配置一条履带至少需要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以及若干结构支撑轮。对于采用上述两种驱动方式的车辆,当车辆在跨越鸿沟、凹凸路面、山地或者楼梯时,则易出现车辆底盘过大颠簸、车轮打滑、车身倾斜、车轮卡死、车轮过度磨损甚至翻车的现象或事故。
上述现象或者事故原因在于:由于车辆底盘上每一个车轮所接触的地形不同,例如车辆底盘同轴连接车轮A和车轮B,并统一由同一根驱动轴完成对车轮A和车轮B的同步驱动。此时若车轮A在跨越鸿沟,则车轮A此时处于加速旋转的过程;而同时车轮B在跨越石块,此时车轮B时处于减速旋转的过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车轮A和车轮B由于由同一驱动轴驱动,驱动轴传递至车轮A和车轮B的转速是相等的,此时车轮A或者车轮B两者任一或全部就会出现打滑,导致车轮A和车轮B出现磨损、卡死,甚至车辆底盘颠簸或者倾斜。
为了克服上述现象,目前的车辆较多出现了独立悬挂的底盘,尤其是家用轿车。但是目前的改进方向也基本集中在轿车领域,但是其他领域采用这种独立悬挂的底盘则并不适用,尤其是小型的残疾人轮椅、小孩子的玩具车或者重型机车、卡车以及履带式驱动底盘等。同时现有的独立悬挂底盘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依靠弹簧和液压减震,以解决车辆颠簸的问题,并非能够完全避免前述车轮打滑或车身倾斜的问题,因此实际上也限制了车辆越野的问题。车辆底盘越野如攀爬楼梯、跨越鸿沟或者障碍,所需解决的其中一项难点:就是如何操控所有驱动车轮可实现同步驱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机构,通过将其安装在车辆底盘上驱动车轮或者通过钢制轮驱动履带,可实现车辆底盘运行平稳、并使车辆底盘具备较强的跨越鸿沟或者障碍物的功能,同时可在车轮打滑后自动同步复位,适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尤其适用于越野类车辆底盘以及攀爬类车辆底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底盘,可用于轮椅攀爬、重型车辆越障、机器人多地形行走等各类地形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驱动机构,包括单向轴承、支承轴、环齿滚筒、左端盖以及右端盖;所述环齿滚筒的左右两端敞口,该环齿滚筒的内壁沿周向加工形成有齿圈;所述左端盖与环齿滚筒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右端盖与环齿滚筒同轴转动连接;沿支承轴的轴向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有主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以及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以及从动锥齿轮均与支承轴转动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与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沿左端盖(5)的平面设置并转动连接于左端盖上;所述主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以从动锥齿轮依次啮合;
所述环齿滚筒的中空腔体内部设有传动结构、行星传动轴以及行星齿轮;所述行星传动轴的左端与左端盖连接、行星传动轴的右端与右端盖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套装在行星传动轴上;所述行星齿轮与环齿滚筒内壁的齿圈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通过传动结构驱动行星齿轮旋转;所述环齿滚筒的外部同轴设有链齿圈、皮带槽或齿圈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泽江,未经何泽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3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装固定的手摇升降控制装置
- 下一篇:胶囊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