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14165.5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2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魏福禄;田岩;刘攀;文学;李志斌;陈明涛;郭永青;蔡正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2 | 分类号: | E01C1/02 |
代理公司: |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李时云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口 非机动车 行人 专用 系统 | ||
1.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包括设于机动车道(9)两侧的非机动车道(10)、交叉口处横跨机动车道(9)的人行横道(6)以及位于人行横道(6)一侧的非机动车过街道(5),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机动车右转车道(8),包括位于中部的弯道段(81)和位于两端的直行段(82),两端的直行段分别与交叉口处两条相邻的机动车道(9)连接,
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连接交叉口处两条相邻的机动车道(9)上的人行横道(6)且位于机动车右转车道(8)的外侧,
隔离岛(2),设于机动车右转车道(8)以及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之间;
所述非机动车道(10)止于机动车右转车道(8)的端部,所述人行横道(6)的端部与非机动车道(10)的端部衔接并与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组成环路,所述隔离岛(2)高度同时高于机动车右转车道(8)、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
所述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的两端设有限行柱(4),限行柱(4)包括固定底座(41)、立杆(42),
所述立杆(42)包括球头部(422)、竖立部(421),所述立杆(42)的球头部(422)和固定底座(41)球接,所述球头部(422)为中空壳体,球头部(422)腔体的下部设有配重(49),所述球头部(422)的直径小于固定底座(41)内球面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行段(82)的长度为3米以上,所述弯道段(81)的转弯半径为5m以上,
所述隔离岛(2)高度高于机动车道100mm~2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道段(81)的转弯半径为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的两端设有凹凸面的等待区(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两限行柱(4)的距离为500mm~1700mm,限行柱(4)的高度为300mm~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部(422)的下端嵌设有定位磁铁(481),所述固定底座(41)的下部埋设有与球头部(422)下端磁铁相吸的复位磁铁(482),两个磁铁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或,
所述固定底座(41)的下部埋设有锚碇(471),所述锚碇和球头部(422)的下端通过弹性装置(472)连接,
所述固定底座(41)埋设在路面下部,所述固定底座(41)下部设有球头部(422)活动腔,所述定位磁铁(481)或所述锚碇(471)固定在活动腔下部的地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行柱(4)还包括方位限定块(43),
所述方位限定块(43)为弧形且弧度为60°~120°,所述方位限定块(43)的下端与固定底座(41)上部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上部抵接于竖立部(421)的下端,用以限定立杆(42)的倒伏方向,所述方位限定块(43)的内侧朝向机动车道(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杆(42)还包括保护套(423),所述保护套(423)套着在竖立部(421)的上部,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行柱(4)的周围设有倒伏槽,所述固定底座(41)的上部与倒伏槽的底面平齐,所述倒伏槽为圆形或者扇形,固定底座(41)位于倒伏槽的圆心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岛(2)内部靠近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非机动车及行人红绿灯(7),
靠近所述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1)的出口处的非机动车及行人红绿灯(7)设有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超声波测距装置和道路对面的非机动车及行人红绿灯(7)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1416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