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7614.3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5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俞海峰;俞伟敏;俞卓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易柯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A01G9/02;A01G27/02;G06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明志会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垃圾 分类 环境 集成 资源 系统 装置 | ||
1.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包括垃圾分类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所述挡板(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监控装置(3)与LED灯(9),所述LED灯(9)位于监控装置(3)的下端,所述挡板(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雨水收集植被绿化机构(5),所述监控装置(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监控系统(4),所述垃圾分类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感应器(6)、分类垃圾筒(7)与人工智能管理系统(8),所述分类垃圾筒(7)位于感应器(6)的下端,所述人工智能管理系统(8)位于分类垃圾筒(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监控系统(4)包括电源模块(401)、稳压模块(402)、人脸识别模块(403)、中央处理模块(404)、开关模块(405)、报警模块(406)、显示模块(407),所述电源模块(401)连接有稳压模块(402)、开关模块(405)、人脸识别模块(403)与中央处理模块(404),所述中央处理模块(404)连接有人脸识别模块(403)、显示模块(407)与报警模块(4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植被绿化机构(5)包括雨水收集板(501)、出水槽(502)、定位杆(503)、绿化植被(504)、植被放置槽(505),所述定位杆(503)位于雨水收集板(501)的四周,所述出水槽(502)与植被放置槽(505)分布于雨水收集板(501)的内部,所述绿化植被(504)分布于雨水收集板(501)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402)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4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模块(405)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40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401)的输出端均与人脸识别模块(403)、中央处理模块(40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人脸识别模块(40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模块(40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404)的输出端均与报警模块(406)、显示模块(40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板(501)与出水槽(502)、雨水收集板(501)与植被放置槽(505)之间均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所述绿化植被(504)与雨水收集板(501)之间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雨水收集板(501)与绿化植被(504)之间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503)与雨水收集板(501)之间通过滑块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垃圾分类环境下的集成式垃圾资源化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6)与分类垃圾筒(7)之间设置有导线,所述感应器(6)与分类垃圾筒(7)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挡板(2)与雨水收集植被绿化机构(5)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挡板(2)与雨水收集植被绿化机构(5)之间通过固定螺栓为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易柯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易柯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76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