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及其动力汽车底盘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5020.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0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任荣彬;李宝红;刘建华;曲凡多;单小林;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5;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B60K1/04;B60L50/6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王晓桐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组合 电池 模组 动力电池 及其 动力 汽车底盘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及其动力汽车底盘组件,其中的动力电池包包括下壳体(100)、上壳体(300)以及设置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可组合电池模组(200),可组合电池模组包括多行平行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大电芯模组单元(210),大电芯模组单元包括彼此相连的多个子电芯组(220);可组合电池模组中至少有两行中的子电芯组的模组规格彼此不同,使动力电池包与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包布置空间相适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子电芯组彼此连接为大电芯模组单元,且采用不同模组规格组合,能够根据装配空间的实际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及其动力汽车底盘组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作为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来源的核心部件,性能的优劣至关重要。同时,动力电池内部的结构设置和各个部件的布置方式直接关系到动力电池的重量、成本、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首先,在现有的动力电池包内,通常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均为尺寸相同的标准件,如果只能采用这样尺寸相同的标准件,就没有调整尺寸的空间和余地,导致由于动力电池包的尺寸大小限制电池模组的设置数量,同时也浪费空间。其次,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散热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对其质量造成影响。在现有动力电池包中,通过在电池模组的下方设置水冷板来实现有效散热。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和水冷板是分开设置在动力电池包中的,既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尺寸又影响散热效果,而且动力电池包的装配过程也比较繁琐,效率低。另外,动力电池包在不同温度的使用环境下需要区别对待,在温度较高的使用环境下需要进行散热处理,而在温度较低的使用环境下则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在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采用短边固定的方式,通过长螺栓固定在动力电池包的下壳体上,电池模组的热量通过长螺栓快速传导给下壳体并快速传导出去,不利于保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模组尺寸规格统一浪费空间的问题,提供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及其动力汽车底盘组件,通过将子电芯组彼此连接为大电芯模组单元,能够根据装配空间的实际需要,将尺寸和规格不同的子电芯组彼此相连,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可组合电池模组,所述可组合电池模组包括多行平行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大电芯模组单元,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包括彼此相连的多个子电芯组;所述可组合电池模组中至少有两行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中的子电芯组的模组规格彼此不同,使所述带有可组合电池模组的动力电池包与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包布置空间相适应。
优选地,每个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包括两个子电芯组。
优选地,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的下方一体地设有水冷板。
优选地,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的外围设置有彼此相连的端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外围设有用于与所述下壳体相连的连接凸耳;所述下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边梁、横梁和底板,所述可组合电池模组通过所述连接凸耳与所述横梁相连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凸耳的设置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凸耳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连续设置。
优选地,相邻的两行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的所述侧板外围的凸耳彼此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横梁和边梁一体设置,且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连接胶层。
优选地,每个所述大电芯模组单元的子电芯组之间设有间隔,多个所述子电芯组的所述间隔构成一贯穿在所述动力电池包中心的隔道,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线束、护线盒和水冷管路设置在所述隔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5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