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6152.X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8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苏翔;陈增付;余勇;赵俊;徐沛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3H1/30;B63H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王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机器人 | ||
1.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组件(1),所述骨架组件(1)包括:骨架主体(11)、电源(12),所述骨架主体(11)具有可容纳所述电源(12)的密封空腔(13);
行走侧翼(2),所述行走侧翼(2)位于所述骨架主体(11)的两侧,并沿所述骨架组件(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所述行走侧翼(2)包括:行走支架组件(21)、行走薄膜(24),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与所述骨架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薄膜(24)包裹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包括多个沿所述骨架主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行走支架(22),所述行走支架(22)为PVDF行走支架,且所述行走支架(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上、下两端面以及中间位置处设有涂抹电极(3),所述涂抹电极(3)与所述电源(12)电连接;
所述电源(12)对所述行走支架(22)上端面的所述涂抹电极(3)和中间位置处的所述涂抹电极(3),以及对所述行走支架(22)下端面的所述涂抹电极(3)和中间位置处的所述涂抹电极(3)进行交替通电,以使所述行走支架(22)进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11)上设有侧翼安装凹槽(14),所述行走侧翼(2)适于插入到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中,且所述行走侧翼(2)与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的贴合处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电极(3)与所述电源(12)通过导线(4)相连,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处设有连通所述密封空腔(13)的导线孔,所述导线(4)与所述电源(12)连接后穿设所述导线孔与所述涂抹电极(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为绝缘电线,且所述导线孔处密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11)为碳纤维骨架主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电极(3)为点涂式电极,所述涂抹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涂抹电极(3)分散在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22)由上、下两层支架本体(23)重叠设置,且上、下两层所述支架本体(23)通过填隙料(5)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与所述行走薄膜(24)的边缘结合处通过填隙料(5)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填隙料(5)为硅胶填隙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摄像模块,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摄像模块以及电源(12)电连接,所述摄像模块对外界进行摄像,且所述摄像模块将影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源(12)对所述涂抹电极(3)的通电频率与通电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61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吸痰器吸管头
- 下一篇:洗碗机的碗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