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8878.7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3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鹏;任锋亮;王英;岳宝成;李鸿;熊志辉;王征宇;郑甜;王华平;刘国祥;许广明;朱敏;田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M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史蒙蒙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落架 强度 试验 加载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包括轴套、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侧向加载模块、垂向加载模块、加载过渡接头、侧向加载接头和紧固组件;轴套安装在试验件上,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套接在轴套上并相对轴套转动;侧向加载模块一端套接在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上并焊接为一体;另一端通过侧向加载接头与垂向加载模块一端连接,垂向加载模块另一端套接在轴套上并相对轴套转动,加载过渡接头设有四个,其中三个一端通过紧固组件分别固定于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两端,另一个一端固定于垂向加载模块上端,该四个加载过渡接头另一端均分别与加载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同时施加侧向、航向和垂直载荷以及扭矩,保证试验载荷方向不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度试验加载夹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
背景技术
前起落架是飞机的关键部件,为验证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需对起落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前起落架主要承受五种类型的载荷,分别是作用于轮轴中心的侧向载荷、航向载荷、垂直载荷和作用于轮胎接地面的侧向载荷以及扭矩。由于真实前起落架并无相应加载结构及装置,需要设计专门的加载夹具,即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来实现。试验时,用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代替轮胎安装在前起落架上,模拟前起落架受载,对前起落架进行静力或疲劳试验,考核前起落架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前起落架结构强度试验的加载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包括轴套、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侧向加载模块、垂向加载模块、加载过渡接头、侧向加载接头和紧固组件;所述轴套与前起落架轮轴配合安装在试验件上,所述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套接在轴套上,并可相对轴套转动;所述侧向加载模块一端套接在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两端上,并焊接为一体;另一端通过所述侧向加载接头与所述垂向加载模块一端连接,所述垂向加载模块另一端套接在轴套两端上,并可相对轴套转动,所述加载过渡接头设有四个,其中三个一端通过所述紧固组件分别固定于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两端,另一个一端通过紧固组件固定于垂向加载模块上端,该四个加载过渡接头另一端均分别与加载设备连接。
进一步,所述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包括四块加载板和一个圆管,所述圆管为空心结构,该圆管套接于所述轴套上,所述加载板分两组平行焊接在圆管两侧上,其中两块加载板上均设有一个扭矩加载孔I且该两块加载板位于圆管一侧,另两块加载板上均设有一个航向载荷加载孔III和一个扭矩加载孔II且该两块加载板位于圆管另一侧,所述紧固组件分别通过扭矩加载孔I、扭矩加载孔II和航向载荷加载孔III将加载过渡接头一端固定于四块加载板之间,且每个加载孔上均连接有一个加载过渡接头,所述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底部设有加强板II,分别位于圆管两侧。
进一步,所述加载板为钢板或者铝板。
进一步,所述扭矩加载孔I、扭矩加载孔II和航向载荷加载孔III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孔心连线垂直于圆管轴心线,扭矩加载孔I和扭矩加载孔II相对于圆管轴心线对称设置,且扭矩加载孔II位于圆管和航向载荷加载孔III之间。
进一步,所述侧向加载模块包括一个空心管,一块腹板,两块端板I和两块加强板I;所述腹板和两块加强板I一端均焊接在所述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的圆管上,另一端均与所述空心管焊接,所述加强板I起到加强作用,所述两块端板I一端设有孔,并通过该孔套接于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的圆管两端上,并焊接为一体,另一端与空心管焊接,所述两块加强板I分别位于腹板前后两端,所述两块端板I分别位于腹板左右两端,所述空心管平行于所述轴套,所述侧向加载接头穿过该空心管,其伸出的一端与加载设备连接,另一端用螺母锁止。
进一步,所述航向及扭矩加载模块与侧向加载模块相互垂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8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法向正负双向加载装置
- 下一篇:基于煤矿工程的岩巷综掘机降尘机构